進階班以及各項課程注意事項
記得去留言版看看有沒有新的公告留言喔!

目前分類:我的閱讀歷程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閱讀

 

我想我們每個人在開始學習識字就開始學習閱讀,但大部份都挶限在考試或是為了取得某種資訊而讀。這兩天在回想自己的閱讀經驗,什麼時候才體會到不為任何目的閱讀,感受到書本裡的每個字句帶來的感動,才發現自己讀的書真的很少,而且沒有什麼文學名著,或有名的著作之類。

 

國小的時候,會看著那種國字旁邊有注音的書,西遊記、中國民間故事,特別記得有一篇叫孔雀東南飛,不知為什麼現在還特別記得它。還有去逛科學博物館吵著要的科學小實驗之類的書,有一篇如何自制手電筒,那時候充滿了好奇心拿了厚紙版、小燈泡和電池,動手做了起來,還躲在棉被裡試自己的手電筒成不成功,颱風來的時候停電,希望自己的手電筒可以派上用場。

 

國中時期,現在沒有任何的記憶,可能除了上課之外,下課就去補習,不然就是看電視,真是空白的一段歲月。

 

高中的時候,表姊會去租言情小說回來看,所以也就跟著看每一部都差不多的浪漫故事,女主角可能在那個路上撞到了一個年輕多金長的又帥的男主角,發生一連串的巧合然後就在一起之類,看前半部中間不看也可以知道結局,現在想想真的很沒營養的書,但很符合當時少女情懷的心情。

 

有一次有書商到學校擺攤銷售書藉,就買了兩本書回家,還記得是新潮社出版的弘一法師傳奇和風流詩人徐志摩,應該從這兩本書開始才慢慢的改變讀書的種類。有一陣子喜歡光禹寫的一系列和生活有關的故事,從親愛酷爸爸、媽咪小太陽、天天有智慧、昨日的叛逆等等每本書都買回家,因為喜歡裡面家庭成員的互動。有一陣也看林清玄寫的散文。

 

真正看比較多書的時候,應該是上大學之後,種類不限但都是容易閱讀的。

那時候很喜歡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書裡對每個人物明顯描述,和心情的寫照都很深刻,但在閱讀的時候會覺得心情很Blue

 

工作之後有一陣子都不看書,有一陣子書常常都只看一半,是因為無法專心還是過於懶散的生活,我也不太確定,現在喜歡在車上看書,因為最容易專心。

 

之前看書的時候不一定會去注意作者,後來發現作者對於書本有很大的影響,每個作者寫出來的文字都有自己的風格,總有某些作者寫出來的文字會特別容易感受到他所想傳達的是什麼。

 

對於閱讀,我想我還在學習如何「體會」,不過我很喜歡吳念真說的那句話「閱讀最大的樂趣無非是與自己生命經驗相互交換印證」。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我稱不上是愛讀書的孩子,三國誌或水滸傳之類的「青年必讀」,我卻只看了卡通跟漫畫版。格林童話或伊索寓言之類的有看,但是現在其實不太清楚天鵝湖或藍鬍子的結局,而我還記得那個充滿動物的伊索寓言,從動物口中說出來的格言,現在想起來還滿厲害的。我媽曾叫我去讀清秀佳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讀完的關係,她總感嘆我不像個女生。

有一陣子熱愛看繪本,不是喜歡刻意童言童語的那種繪本,而是喜歡那種用最簡單的文字表現出深刻的力量,也喜歡看圖文配合展現的神奇力量,窩在繪本區,哈利狗系列有美式的歡樂,而當長新太的高麗菜小子對著天空大聲說:「變這樣!」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開心的不得了,還有死了一百萬次的貓,貓跟著文字一起大哭的時候,也好想跟著一起大哭。有時也會翻到小時候看過的繪本,像是野獸國、小房子之類的,那種,「阿!我小時候看過」的感覺真是不錯,畢竟關於過去的事情我常常什麼都記不得。

有時候會突然卯起來看某些特定作家的作品,怪叔叔春上村樹在高中時代看得尤其多,雖然現在實在搞不太清楚,究竟是什麼吸引了高中時代的我,而且我想或多或少因此有一些”被某些搞不太清楚的情況包圍時,也不去特意去弄懂”的習慣,若是真的以”如果什麼都搞不清楚也過的去的話,那是最好的”這樣的態度生存,仔細想想其實不太妙吧。張愛玲有一陣子也看了不少,被半生緣的劇情嚇的要死,那句「我們回不去了」實在是一點也不浪漫。琦君也看,尤其是需要溫柔敦厚的力量時。

我的閱讀其實一直偏於零散,所以我也說不太出什麼系統,或是風格的取捨,像是邊城、百年孤寂、香水、張錯、舒國治之類的,仔細想想真是普通的汗顏阿,而且錯過很多傳說中的經典。另外我有個障礙是不太看長篇故事,那種四五六七部巨頭的,我總是覺得我無法消化這麼多角色。

閱讀的路上我總是隨性,總覺得某個時點就會自然遇到我想看的書,好像不用刻意找她也會跳到我面前,關於這點真是過分的樂觀,但畢竟光是能偶爾鑽到閱讀裡,就能讓我覺得活著是幸運的。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閱讀(譽仁)

 

閱讀對我來說,在進入內容之前,往往先要考慮的是時間問題。很好笑,我在藏書超過一百萬冊的圖書館工作,不過就跟其他地方一樣,上班時間即使沒有事時也很難看自己的書,這個我想大家都不難體會吧。除去這種討人厭的上班文化不談,這倒也顯示出閱讀在現代生活裡似乎已經被歸類為私領域的活動,不但要與公領域活動相區別,而且詢問別人的閱讀習慣有時候就像是刺探隱私,像是一種冒犯。看什麼書,怎麼看書,看書的頻率,都與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密切相聯結。換句話說,不是你的存在決定你的閱讀,而是你的閱讀決定你的存在。

 

所以,很明顯地,唯一適合閱讀的就是上班以外的時間。在這個時段,閱讀還必須跟許多東西競爭,吃飯、睡覺,打東東,這些活動都沒辦法省略。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閱讀也變得無可取代。然而,不吃飯、不睡覺,我會死掉。但是沒有閱讀又會怎樣呢?我想我應該再也與學校無緣,也沒辦法參加選美比賽(健美先生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健美先生不用看書培養氣質),所以閱讀不太能帶給我什麼實際的好處。但是我真的不想讓這篇文章以閱讀可以「豐‧富‧精‧神‧生‧活」作結。(而且也不滿500個字)所以不妨再想一下閱讀能作什麼好了。

 

在學校的時候,閱讀多少是塑造學生形象的一部分。我在大學時看了不少理論的書,研究所則幾乎耗在課業上。那時的閱讀遍覽群書,囫圇吞棗,有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志氣。閱讀的動機則混合著求知與單純的殺時間,或許也是因為壹周刊還沒出現,電視新聞也還沒那麼精彩的關係(除了台海飛彈危機、陳水扁當總統、白曉燕命案、黃義交緋聞)。閱讀給我生活某種充實感,其中多少也帶有一種知識的虛榮感與投機,因為它帶給我許多老教授們所不知道的世界(有沒有聽過Levi Strauss牛仔褲啊!?),這樣的閱讀同時也讓我充滿著困惑,使我經常在看完一本書後,咬著自己的指節想接下來該怎麼辦。

 

當時我並不知道的是,閱讀會影響生活。即便每個人閱讀的事物不一樣,期待也不同,但是會放棄淫亂的生活(或是從淫亂的生活裡抽出時間),把自己的眼睛黏在一本印刷品上,或多或少也證明了我們彼此之間仍舊有某些共同的特徵:說我們同樣都很「上進」或許太過官方,我寧可想像著或許我們的內在,都有一個埋首書頁,時而抬頭深思的形象。也由於這樣的形象埋的太深,因此作為其外在形式的閱讀就不得不被當成是一種私人生活領域中的活動──卻也在暗處裡,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來往產生作用。

換言之,閱讀會決定我們的人際,可以使我們彼此交好,但也可能因你或別人嘴角輕微的抽動而毀了一切。而從今以後,閱讀就不再只是個人與書,或是個人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了。

 

從前的閱讀因為在校園的強褓裡,因此多少頗以閱讀是為了「豐‧富‧精‧神‧生‧活」而自持,離開學校以後,這種理念似乎就難以為繼。它並非不重要,但需要有另一種闡釋,而真正讓我體會到閱讀對我的改變其實是一次旅行。有一年我與女朋友去花東遊玩,途中居住在一間頗有特色的民宿裡。那間民宿有兩個大房間,一個是家庭號,一個是雙人號。當我在勘察環境時,我特別注意到書架擺的書。在最大的那一間,擺著瓊瑤的小說、羅曼史,我幾乎可以想像這是給「一般人」看的,比如說一個來東部渡假的普羅家庭。

但是另一間房間的書卻嚇了我一跳,上面擺的書,像是卡爾維諾、羅蘭巴特、李維思陀、傅柯,幾乎有許多我都看過,或者說是我會買的書。其他還有另一半,像是波赫士全集,則是我沒有買,想看的書,最後一類則是我不會想看的書(好吧,它們是吉本巴娜娜、村上春樹、新井一二三,依討厭順序遞增)。我想像民宿的主人在規劃這一切時,她是否想著什麼是文藝知青會看的書,或許她也是其中之一?這之中有一種更讓我沮喪的成份在,當我呆然地望著這一切時,我永遠記得我女友從後面傳來的一句話。
「好可怕喔!」

從此之後,我開始留意其他場所裡,如咖啡店、餐廳的書。該怎麼說那種感覺呢?我感覺自己被騙了,從前我或許會為自己讀了這些書,覺得在別人眼中從中獲得某種認同或是個性的印記,如今我卻發現這是社會結構的屏障。但另一點更重要的是,閱讀似乎總是要伴隨著寫作,才能產生更為積極、實際的作用。這或許是我的「後學校」時期,以及目前,對閱讀的想法,而這也持續影響我的生活。當我開始想要從閱讀裡要求實際的成效時,從前閱讀的習慣,以及樂趣就幾乎是完全地被顛覆。例如從前是躺在床上看書看到睡著,如今卻可能是看到一半得跳起來找筆劃線一樣。

 

那跟以前念書好像沒什麼不同,但是如今閱讀卻有更多的事要作。唯有透過閱讀與寫作,每個人真實的個性才得以真正地被彰顯。那是一種自由的可能,也是何以閱讀無法被取代之故。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