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初寫課程一開始讓我改變最明顯就是閱讀時的角度和速度,初讀〈一隻貓頭鷹與我〉時,我只是涮涮地快追翻著主角的變化,跟本沒留意各種文字細節的佈置,當老師提問作品中輕盈之處何在,從我自己草率的回答,我理解自己沒有浸透它,眼晴沾上一些關鍵字,嘴巴就可以解說它,透過課程的解析、討論,才認知自己急躁的速度使觀察的角度只限於表面,我揣想,寫作之前,我得先是一個讀者,能把字讀進去的人。

 

接著〈受戒〉以天真爛漫的兩小無猜,把對作者沉重的主題,一字字地藏在簡短、輕巧的字句,然後隨著稚童的視角削去主題的壓迫感,〈木桶騎士〉所騎的空木桶是巧妙且直指人心的比喻,帶著重量是無法飛上天的,我開始以輕重的眼光去留意周遭,準備第一講的作業時,我搜尋網頁資料來研究浮力及重力,吸收了以往不會主動去探究的科學知識,感受到它們與創作的緊密關連,對真實世界理解越多,越能厚實文字,也發現自己認識的真實略顯稀薄,我思量,在寫作之前,我得先是一個探索者,探索真實世界可以飽滿文字意象的一切能量。

 

〈我愛黑眼珠〉對我是個絕妙的科幻寓言,起初主角與妻子一起看電影的打算,在妻子未出現之後,主角離開戲院,這個寓言故事開始下起雨,雨越下越大,主角自我放逐的想法越強烈,這篇作品是排在「第二講:快」,經過課堂解說之後,我稍為明白大雨場景的寫作手法,也開始耐心地注意作品的字句安排,也從作業寫作之中,發現自己無法掌握客觀時間的描寫,我得練習抽離長年習慣獨角戲演員的身分,要讓筆下文字世界不只有敘事時間,我認為,寫作之前,我得去聽,留神去聽時針秒針在各個作品裡運轉的聲音。

 

〈牆上的斑點〉稍為揭開吳爾芙所建構繁雜敏銳世界一小角,使我體會敏銳的文字可以好讀優美,而不只有絮絮叨叨,思路閃瞬即逝,但能捕捉並放大它的光芒,也只有勤奮的文字了吧。〈水族舅公〉虛構口吻建構出的新物種面貌,是讓我心儀的另一種活潑文字造物術,還有〈地獄變〉裡惡性張力十足的畫師良秀,還有激發起我想像力的畫室及作畫過程,我喜悅著,在寫作之前,我能再度成為單純享受作品的觀眾,暫時把創作的力猶未逮擱置一旁。

 

額外翻閱了吳爾芙《普通讀者》一書,其中〈我們應該怎麼樣讀書〉寫到─「當我們閱讀時,如果我們能拼棄所有預設想法,那就算得上很好的開端了,不要對你的作者專橫跋扈,而應該嘗試去試適應他,成為他的創作伙伴和助手。如果一開始閱讀就畏縮不前,持保留和批評態度,那你是在阻止從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盡可能豐富的東西。…閱讀一部三十章的小說,如果我們先來考慮怎麼閱讀小說的話,就像是在審視一座結構複雜而精巧的建築物,但文字要比磚頭更令人難以捉摸。閱讀之於觀看,是一個更為持久更為複雜的過程。也許要理解一個小說家的創作過程,最便捷的方法不是閱讀而是寫作,親自品嘗一下遣詞造的危險和困難。」。

 

經過11堂課初級寫作的課洗禮之後,讀到「從閱讀中獲取盡可能豐富的東西」「最便捷的方法不是閱讀而是寫作」、「遣詞造的危險和困難」這些段落,更能產生比以前更深的共鳴。

 

「世界」「劇情」「角色」是我過去認定的故事三元素(從皮克斯的動畫歷程展覽得知),但現在還理解到一件重要的元素:主題,課堂上,沙貓老師向我們分享「主題」是珍貴的、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是得不斷投入新素材的,當開始深入思考自己的主題時,奇妙地又看到一個寫作大家的看法(註1),他說「當一個人寫點什麼東西,這個人和他要表達的主題之間,會產生一種互相制約的緊張關係,當寫作者設法探究主題時,而主題力圖設置種種障礙。靈感不是才能,也不是天賦,而是一種和解,一家作家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清湛的技巧為他們所努力表達的主題做出一種和解。」

 

比起實現夢想,我更想要一天天朝向理想生活前進,夢想變成一個終點性字眼,圓夢後生活仍要過,生活在一個短時間無法改變的世界之事實仍在,我理想中的生活是以文字建構屬於自己的虛擬世界,很虛幻也有點抽象,尚未具體成形,然心底是渴望這個創作型式的,對所有與大環境剝離的「獨立」「自給自足」相關的題目都想好好關注。這11周寫作課的作業的準備過程,增加了些生活中小小改變,三不五時抬頭找月亮,會盯著小昆蟲很久,然後會常常想著「逃」這個我無法透徹的作業,還有怎麼把景物相應對的文字浮上心頭,我深深覺得文字是所有創作的源頭,及最基本也最無成本、容易取得,可以花上一輩子琢磨的心靈素材,打磨每個字所依賴的就是對文學的信仰,相信文學是在自己處於任何脆弱時刻,都能照亮自己的心,一如「那裡擦亮的弱光光不是火柴之光」詩句所言。

註1:來自「愛在溫疫蔓延時」書後節錄馬奎斯對於寫法的看法。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