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寫作班 汪素芬
習作1 城市景觀之輕與重
無痕的水滴, 氾漬在綠葉上
城市台階的邊緣
天邊的晨曦, 透著一絲金鏤的微光
緩慢細灑在城市的大地
馬水車龍的鳴笛, 打醒了春夢
激進的烈士, 急速遁入城市的叢林
高聳的天空之塔, 緩入輕薄的眼簾
心思, 冥想, 淨空, 永無止境的循環
難掩沈重無力的爭戮
曾幾何時, 心靈深處的呼喚, 卻已遙不可及
仰天長望
夕日的餘暉, 平靜的黑夜
尋求永恒安定的心
待黎明來臨, 我心亦永駐於城市的鴻湖中
第18期寫作班 汪素芬
習作1 城市景觀之輕與重
無痕的水滴, 氾漬在綠葉上
城市台階的邊緣
天邊的晨曦, 透著一絲金鏤的微光
緩慢細灑在城市的大地
馬水車龍的鳴笛, 打醒了春夢
激進的烈士, 急速遁入城市的叢林
高聳的天空之塔, 緩入輕薄的眼簾
心思, 冥想, 淨空, 永無止境的循環
難掩沈重無力的爭戮
曾幾何時, 心靈深處的呼喚, 卻已遙不可及
仰天長望
夕日的餘暉, 平靜的黑夜
尋求永恒安定的心
待黎明來臨, 我心亦永駐於城市的鴻湖中
場景一幕幕跳離,又驟然交織,
身後一棵棵樹的形體則是由塊狀隨即轉換成摸不著的點,
唰—唰—,
也許這是它的聲音,
大多時候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在怎樣的地方,
回過神來,發現其實不過就是人聲鼎沸,人車嘈雜,
天空總蒙上一層泥巴灰,人類的忙碌,汲汲營營的生活卻忘了怎麼享受生活,
沿途經過廟宇,發現神明也很忙碌,每天都有著不同的任務在身,
科技的進步跨越不同世代的方便,
也就讓人忘了與自己對談,
盲目且無止盡地跟從這世代的潮流,並不是不好,就是缺乏一點真實感,
人與人、人與事物、人與大自然,
感覺失去真實感就會造成脫序的行為,進而造成混亂的時代,
也許這樣的型態造就事物的兩面性,
如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提到的「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雖然混亂的誕生,但是無須害怕,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新秩序的產生,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這個世界或自己所愛的人多想一件事、多做一件事、找到一個好的方法去實踐,
這個家、這個城市、這個世界,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輕盈之於我,就像是一抹灰色,淡淡的,亦像是線香,它的形體如蜿蜒的山脈,層層疊疊交織而成的凝固而靜止的景色,然而有時又是讓人處於遙遠的狀態,這也就讓我想起詩,我必須承認我不太會讀詩,即便是最小單位組合而成的短詩,也常令人摸不著頭緒,這是自己需要學習的課程,也不喜歡一直把「感覺」掛在嘴邊,沒了「感覺」卻好像什麼也不成似的,然而我也試著整理,重讀上課的詩「小小的遺言」
『我思緒發出的亮光,像蝸牛的珍珠似的金殼』這句讓我認為是輕盈的地方,因為充滿了希望,就好像蝸牛背後的小屋(金殼)發出亮光,溫暖而有力量的光芒,即便蝸牛是緩慢前行,卻也是一點一滴的努力累積,留下無形但深刻的爬痕,也呼應後面的『它將替我日夜為之奮鬥的信仰作證,它是希望的證據,這希望像爐中最硬的木塊,燃燒得最為緩慢。』反之,沉重的讓我想起鐵達尼號沉入這充滿秘密且深邃的大海之中,則是『煽動累斷的翅膀』失去了可以翱翔天際的翅膀,也反映出當時面臨的困境,若換一個角度看待它,雖然失去了翅膀但卻能在堅固的土地踏實而有力的踩著,而這堅強有實心的地殼,不也是能夠成為『吉祥的護符』同時也又呼應了蝸牛的金殼。這樣對電腦敲敲打打的結果,突然對詩感興趣起來,非常奇妙!
上課回答輕盈的代表是:線香
沉重的代表是:沉船
轉換詞語的輕與重
線香,總是讓人憶起一年一次的清明時節,嚴肅而莊重的祭拜以及遙遠的對話與整理,給遙遠的你,給遙遠的你聽,感覺天空隨時會往下瀉了一道橙色的光,讓我能將濃厚的思念傳達給你。夜晚,也總翻閱著舊照片,懷念以前一起在海邊散步的日子,總是認為我們倆終究能在海風中搭起我們夢想的小屋,每每憶起這段往事,心如沉船一般,隨即捲入了寶石藍交錯酒紅的海漩中,也或者我們其實一同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一個能讓我們在一起漫游的地方。
靠近樂華夜市附近有一家健身房,出力館。出力館的窗戶看過去,總是有人踩著滑步機,一上一下的推登著。像是一張活動的剪影,一推一拉,猶如規律的運動員剪影。滑步機的節奏隨著音樂的起伏,與上面的操作人員,有著緊密的關係。雖然是將肚裡的、皮下的脂肪向外發送,滾出汗珠,也如同合諧的雨滴,有節奏性的被抖落。有時肚皮得跟著韻律,上下甩動的厲害,但也不失為一種運動規則。輕快的步伐決定運動期間的心態,如果可以優雅的運動,那腳步踩踏起來的輕盈,流下來的汗珠都是代謝身體功能的調劑。如果沉重的步伐,搖得滑步機咚咚咚的發出聲響,在健身房裡,側目的人必抱以"該減肥了"的訊號目標。此時的滑步機變成了偵測儀器,胖子跟瘦子之間的水平。
去年過年,我從台北回到南投鄉下家中,晚間,年夜飯,閒話家常。阿姨說了句:"後面的,有一個嬰兒,晚上到了午夜,我剛好在頂樓晾衣服,他的哭聲一陣一陣,我都起了雞皮疙瘩,"
我應了聲:"嗯"
"不是一般的嬰兒哭聲,是一個低沉的音頻,聽說是那種長不大的,現在大約也是十來歲了。"
***
夜裡,我裹著棉被,翻起一頁頁的小說,看著文字一行一行的流過,每翻動一頁間,我仔細聽著,等待那個被阿姨形容如鬼魅的聲音。
眼睛最後發酸了,我不能再閱讀/等待下去。關了燈,闔上眼,靜靜呼吸。閉眼的我開始尋找我在各式各樣的場合所聽見的,嬰兒那樣細尖的聲音、喘息、開心或無奈。
後來的半醒之間,那個聲音傳來了,如地層底下,羈押已久的地鳴,其實巨大,
卻又不確定有多大的威力,聽起來像是歷史的喇嘛吹奏的藏音。
自從念了法律系之後,我的想像力細胞在那四年間迅速滅亡。當時可以很明顯的察覺到,有一些活潑的神經元還是什麼的重要東西,就這樣消失自己腦中,一去不復返。其實這樣誣衊法學訓練系統是不可取的,它除了製造出了一些人才殘害台灣社會之外,也沒有影響到卡夫卡跟巴爾札克的寫作才華,追根究柢或許是想像力面對現實的節節敗退。
我的想像力是跳躍式的,是從一個島直接跳到另一個島,點對點的連結,無啥邏輯可言。曾有人說,如果將腦中靈光乍現的一個想法,徹底執行到底,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百萬富翁,或是某一程度上的成功人士,那麼我可能錯過了很多這樣的機會。曾經覺得可以寫作,因為熱愛幻想故事情節,儘管當時大多數的白日夢偏向童話式的浪漫邂逅,而後這樣的情節漸漸連自己也說服不了,在深刻的自我檢討之後,改寫帶點哲理與詰問式的存在主義風格,因此在讀到後現代主義驚為天人,遇到知己般,一頭栽進文化研究的領域。
異鄉是刺激想像力的好所在,踏在陌生的土地上,連每一口呼吸都是興奮的,連生命都值得讚頌。在他方的國度上,才能再度燃起觀察人群的興致,重新幻想城市的某一處屋簷下,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當生命是活潑且新鮮時,這時宇宙才有被探究的意義。
可惜人是思念的動物,在他方時思念故鄉,回到家鄉時又異常思念他方。
沖泡方法
沖泡方法:
取出調味包,「調味」在現今的社會容易被解讀為負面的字詞,洽與「純天然」、「新鮮」等成相反。細究調味二字,說文解字中:調,和也。而發音為「ㄉㄧㄠˋ」時另外有計算及改變等意思。回到剛開始的想法,調味包乍聽是:用以改變(調)味道(味)的一份東西(包)。但事實上「調味」可較為文雅的替代烹煮之意,也就是英文的「cook」,但前面老實不客氣的寫著「沖泡方法」,而非烹煮方法,我們也不便胡亂添加解釋了。但細看了內容物含有:味素、豬肉抽出物、脫水芹菜等,若要稱之為「調(ㄉㄧㄠˋ)包」也無不妥。
調包的意思大致可解釋為:用假的換真的,用壞的換好的。如此,豬肉換成抽出物,芹菜則脫過水,而味素聽起來不知道是什麼,其實就是麩胺酸鈉也稱為MSG,它的化學式是C5H8NNaO4,也許如此並未消減疑惑,更仔細的可說,它是在20世紀初期,由日本一位研究員池田菊苗,在海中的植物「昆布」中以水提取及結晶的方式提煉出來的元素,並發現,以高倍數的水分稀釋後仍能有鮮甜的味道,尤其是與肉類、蔬菜、及湯汁等特別協調。但是之後的味素,並不全由昆布而來。科學家發現高蛋白的甘藷澱粉及大麥澱粉、小麥澱粉等皆可水解出麩胺酸鈉,並大規模的宣稱其為天然的胺基酸對人體無害,現今的加工食品中少有不放MSG:罐頭、湯塊湯包、零食洋芋片等…。但是MSG被列為高耗能、高耗糧(40噸的小麥換1噸的味素)、高汙染(排氣及排放有毒廢水)的產業,所以又發明了以糖及尿素,加上較少量的小麥即可得成。但現今又有更新的發明:2—甲基呋喃苷酸,綽號為超鮮味精,據說鮮度增為MSG的600倍,但尚未大規模公開販售。這些東西都被販售的公司稱之為人體可分解的天然元素,但就好像是你的好朋友去整了形,不止外貌連心、肝、脾、肺、腎都換了,最後還嫌自己笨,所以將諾貝爾文學獎、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就連和平獎的得獎人的聰明腦漿都一併注入後,因為多種併發症而死去,回來託夢告訴你:我還是那個我,陪在你身邊的朋友呀!如此相同的駭人聽聞。不過不能如此決絕的解說,畢竟打開這碗所謂的方便麵就是為了方便嘛,名符其實的也沒啥不對,若決定要吃也打開了,總不能因為一個C5H8NNaO4的東西就卻步,況且肚子應該也到了忍受飢餓的極限了吧。只要想想,調味,就是把味道變得更好,大口的吞下去吧!況且誰會千方百計的把東西變得不好呢?就像設計及發明一樣呀,那些設計師及發明家的心思是多麼的細膩。像是科比意,不甘心只是當一個鐘錶設計師,而想要為全世界的人們謀福利,而住居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不然現在也沒地方可以好好沖泡這碗麵了)所以去發展了簡單的建造方法,並提出了高密度的社區及城市形式,希望能提供更多人理想的居住環境,因為很多好作品及好的概念的他被視為現代建築的大師,但之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一直繼續走向世界,不是每個人都像科比意,更多為了低價、暴利、方便的設計師及工務所,直到許多城市都變成無趣、平庸、單一的氾濫,將環境變成制式且無人性及情感。就像馬丁·克拉普羅特在1789年發現鈾,又怎麼會知道在一百多年後會被用來做為毀滅性的武器呢,還有又怎麼知道揭開了這樣的神秘會讓世界帶來多大的災禍。所以當初那個調味的人員設計好的成分,也許已經徹底的改變了,不管是經過上級的指示,民眾的試吃反應,或著是因為原物料的調漲,被替換了,誰也不知道,除了不停的記錄及翻閱還有關心,又有誰重視最初呢?就單純的把調味包取出吧!
此時就把麵身放入碗中
將麵身放入碗中。
將沸騰開水沖入碗中麵身,蓋上碗蓋。
拆開湯料包置入另一碗中備用,待三分鐘後,將湯倒入放置湯料的碗中,即成美味鮮湯。
將炸醬油包拆開置入乾麵裡拌勻,即成濃郁可口的乾麵。
(太忙了, 未寫完)
竹筍醃篤鮮
材料:
五花腩肉300克、熟鹹瘦肉120克、熟竹筍320克、韭菜20克、薑兩片、蔥兩條、米酒一湯匙,水1500毫升;鹹肉湯500毫升,酒適量
作法:
醃篤鮮是上海本幫實令名菜,以當季蔬菜搭配鹹肉共煮,湯汁濃白,已成為本幫招牌菜。說到本菜食材,時至今日還問你:「沒煮過豬肉,有沒有看過豬走路」,是不是太侮辱你了?別怪我,現代人已經看不太到食材的真實模樣了,產地不知道是幾萬英哩以外來的,你看過豬長什麼樣子已經很了不起啦,但是可看過竹筍長在哪?你還真以為長在竹子樹上呀!竹筍是埋在地下長的,尚未冒出土的鮮筍最是好吃,古人云:「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駢頭玉嬰兒,一一脫錦繃」,就是點明鮮筍像白玉一般,輕脆爽口,沒有粗硬纖維的更佳。
竹筍鮮甜,唯少有人知挖筍是一件極費勞力,又需長年經驗才能幹的活。過去的淡水河畔曾長了一片竹子林,老阿公曾帶著一票孫兒前去竹林挖筍,阿公說了:「竹子是群生的,這竹筍要跟著竹子的走向循線來挖,竹叢愈盛、枝葉愈濃密的方向,就有越多筍寶寶。像是動物遷徙般,一個帶著一個。竹梢倒向哪,竹筍也跟著生長。 」
「噓!」聽到算你賺到! 時下沒幾個女孩下得了廚,更別說親自挖筍了!可憐囉,食不知其物。好了,把竹筍片好,再來把鹹肉洗淨,說到這鹹肉呀……
在異鄉的他者是個如同空氣般的存在,不管怎麼與路人摩肩擦踵還是呼嘯而過,都像隱形人一般,不被刻意的注視突然變成一種自由,一種站在隔岸看待一個複雜的交際網路,而自身卻被抽離般的毫無束縛,輕鬆又孤寂。在倫敦的街頭,東方人就是一縷縷幽魂,每個人似乎看著我,又輕易的透過我望向遠方,就像每每在回家的狹窄過道中,被迎面而來的房客穿越,自己卻像不曾存在一樣。
或許對他來說我並不屬於那個空間,但是倫敦老舊公寓的氣味卻是那麼真實的留在腦海當中,那種帶著霉味,些許腐敗但依舊逞強的刺鼻,是苟延殘喘的日不落帝國的氣味,沿著樓梯一層層蔓延到房間,襯著昏黃的燈光,照著房間也是黃澄澄的,從早到晚都像黃昏。這個氣味似曾相似的很,嗅覺似乎是感官中最容易觸發腦海深處記憶點的一覺……父母的臥房也是飄散著這樣的味道,是陳舊的房間共同擁有的一股年代感,或許是因為地毯!經年累月的使用,再如何清潔也吸不走的霉味和灰塵,讓房間的時空和媽媽的婚紗照一樣,停留在30年前的幸福笑容。
如果跟著甜腐的氣味再走下去,似乎探到記憶更深處的影像,模糊的畫面承載更沉重的歷史感,地毯的花紋更精緻了,小手還扶著雕花椅,差點碰倒了一尊青花瓷瓶,那是從上海逃難到台灣的鄰居姥姥的寶貝,就安放在客廳的圓桌上,姥姥家的佈置擺設就是飄著這樣一股濃濃甜香,還帶著租界的貴氣、放不下的排場,似乎只要坐在搖椅上頭一轉,用金指甲套子擒著菸抽,就能看到窗外的十里洋場,呼一口菸恍見繁華初上。
我卻無緣見到這樣繁華頂峰的上海了,或許常熟路上的法國梧桐還能撐撐場面,但已掩不住改成人民公社的,老洋房的殘敗模樣。秋日的落葉下了一整地,不勝唏噓。
荳痘隱形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