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惡女花魁》後,決定找些資料,來寫寫觀後感。進入 Google首頁,搜尋排行榜上的第六名就是它,顯見最近上映以來的好評。在首頁鍵入「惡女花魁」後,頭條的搜尋結果是開眼電影網的影片介紹,裡面只有些 基本的資訊。裡面「就被賣到酒家學做藝妓」這句話令我有些納悶,以前看《藝妓回憶錄》得來的資訊是藝伎大多賣藝不賣身。搜尋的第二條是影片官網,裡面的內 容更詳細些,有簡單的演員介紹。裡面有個連結是導演蜷川實花的官方網站,順勢就點了進去,可以看到許多她的攝影作品,見識日本當代攝影教主的作品,看過後 比想像中更吸引我。想存在電腦裡當桌布,只可惜是flash檔,下載不了。Google第三條是「新春秋。 Pandemonium: 《惡女花魁》」部落格文章,有篇長觀後感。
跳過兩條影片資訊,Google第六條也是部落格文章「Rachel's blog: 惡女花魁さくらん」,裡面出現不稱藝伎而稱「遊女」,還出現「吉原」這個地名。我決定到維基百科查一下資料。鍵入「藝伎」才發現,真的有「藝妓」和「遊 女」之分,藝妓賣藝不賣身,而遊女就是妓女,遊女級別最高就「花魁」,所以《惡女花魁》講的是「遊女」的故事,並不是藝妓的故事,另外,以前常見「藝妓」 和「藝伎」這兩個詞的分別,原來只是和中文翻譯為了去除「妓」這個字給人賣身的印象,將日文原本的「妓」改為「伎」,所以反倒是女字旁的「藝妓」是比較原 汁原味的翻譯。在Google鍵入「吉原」,第一條「[さくらん] 花魁與吉原遊廓」即是相當詳盡的日本文化介紹,1617年,江戶湧入大批浪人,在男女比2:1及陳情下,在東京日本橋人形町成立遊廓,此地便稱為「吉 原」,文章後段有更為詳盡的遊女、花魁養成、習俗介紹。
接著使用Google的圖片搜尋,用「惡女花魁」搜尋,沒什麼特別,幾乎是劇照。用英文片名「Sakuran」查,有張圖片眾演員和蜷川實花排排站,像是 畢業照般的照片,導演也穿著古裝站在後排正中間,蠻有趣的一張照片。再用日文片名「さくらん」找,則找到原著漫畫,主角大眼睛模樣真的跟土屋安娜神似,而 不是像有些人批評:怎麼找現代感這麼重的混血兒演古裝劇?
大致就看到這邊,比較意外的是找到蜷川實花的攝影作品,以及第一次知道「藝妓」和「遊女」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