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很喜歡看故事書,尤其對於神怪類型的故事更是感興趣,像《封神演義》就反覆看了許多次,而世界各國的神話故事也是最吸引我的題材,當時還買了一套世界神話故事集的叢書,每次看著這些神祇們的施法術時總會想像自己也能擁有這般的能力;而當時也很喜歡拿文具、書本、手帕之類的小東西,賦予它們角色與性格,然後在我編纂的劇情中活動起來,簡單來說就有點像是自己動手操作的角色扮演遊戲,只是沒有華麗的聲光效果而已。
 
小學時期開始接觸到動畫,當時三台會在固定時段播放日本動畫,這便成為我每日最大的樂趣,半小時、一小時的時光,是支撐年幼的我重要的精神食糧,而當日的劇情也會融入我幻想遊戲的情節。
 
開始看漫畫約莫是國中的時候,其實家裡對漫畫的管控很嚴格,通常都只有在寒暑假才有機會租來看,所以每本漫畫在手都會反覆觀看,將角色和劇情的任何細節都記得十分清楚,甚至還會問自己問題,例如請說出某某漫畫的主角是誰?與他類似的類型還有誰之類的。
 
高中時期網路開始發展,遊戲也有長足的進步,花費在電腦及網路上的時間也相對增加,記得第一次發現網路上就可以看到漫畫時,非常興奮,擺脫金錢跟空間的限制,短時間內閱讀多部漫畫是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跟最新的進度同步;大學時在朋友的教導下,學會如何從網路上取得動畫和電影的資源,自此動畫、漫畫、電影成為我最大的娛樂,也佔去我大部分的時間,紙本的書籍,即使是漫畫都很少翻閱,也因為希望在短時間內看完多部作品,閱讀或觀賞之後反芻的時間被犧牲掉,許多的東西僅成為短暫記憶的一部份,而影像的呈現則限制了想像的奔馳,例如小時候閱讀《封神演義》時,角色和法術必須從文字中去想像,然後在腦海中顯現,而當它被動漫改編之後,角色的形象,情節的段落與發展都直接演出來,根本不需要想像,也沒有空間讓你想像,硬生生地植入腦海當中,奪去原著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資訊更新的迅速也是令我喪失想像力的因素之一,為了跟著最新的劇情、資訊,和他人有共同話題,只好如同速讀般的速讀影像作品,過目即忘,如前段所述,失去細細品味作品的機會,產生的感動或共鳴與工作人員清單同時淡去。
 
網路和影像如同毒癮,一旦被纏上就不易自拔,即便我知道它會奪去與降低我的感官感受,但就是難以抗拒,因為太方便太吸引人了,經過這段時間寫作課的學習後,我才驚覺自己的五感知覺已經喪失到如此地步,許多文章都需要我們細心觀察這個世界再去下筆建構出來,而我一向自認觀察敏銳,在這段日子才發現有多麼的薄弱,總以為想像力是來自天外的一閃靈光,其實可以由對生活與生命的細心觀察而來的。
 
所以我要如何找回那貧乏甚至枯竭的想像力呢?也許可以減少對網路以及他人提供的影像的依賴開始著手,五感當中視覺佔去最大部分,而視覺又只對極為侷限的事物吸引,就像一部多功能事務機,永遠只能它來接收傳真,然後去尋找其他機器來處理原本的事務機就能夠處理的事情,如果在工作中這肯定會被主管質疑,但我對自己的五感不正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嗎?不斷地從外在的訓練或書籍來找出如何提升創意的答案或方法,卻忽略他們原本被賦予的功能其實已經可以解決不少問題。
 
因此降低對視覺的過度運用,提升其他感官知覺、重讀那些曾經讓我有無限想像的神話故事或書籍、減少馬拉松式的觀賞電影方式、閉上雙眼專注聆聽音樂、動手做料理、每隔一段時間去旅行遠離由網路主宰的生活來清空大腦等等,這些活動也許可以搶救我那日漸枯竭的想像泉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