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從小就是個非常沒有創意的小孩,這是真的。妹妹與我相差六歲,是個早產兒,因為早產造成天生腦性麻痺,至今倚靠輪椅代步。生為長女,從小就相當乖巧順從,迎合一切大人要求,一部份是減輕父母擔憂,一部份是刻意讓親戚朋友們覺得我們家小孩「很懂事」。而大人們的要求都是很實際無聊的,所以我就是個典型的好學生:功課好、會彈琴、當班長。

     唯一讓我從現實中釋放的時空是閱讀。其實記不清楚了,不過據我媽媽說:國小一年級時,下課不愛與同學跑跑跳跳(這點我倒是可以想像,從小運動細胞就不太好),而是到圖書區拿一本書坐回座位看。班導師看到這小朋友愛讀書,就要我每看完一本書跟她說,老師會從中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試試是否真的讀懂。在某次家長會後,老師跟媽媽說了我下課的情形。應該是有點訝異又有點驕傲,家長也開始鼓勵我閱讀,圖書館收藏的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少年文學精選》伴我良多。

      一直以來都是讀閒書很樂,讀課本很痛苦。每段讀書時期的喜好書籍類型也不同,當時幾乎乾涸的創意來源只有沒什麼創意的小說。國中、高中時期讀的閒書,依照後來學到的簡單文學分類方式,多是「寫實主義」的小說,雖然沒辦法活化創意,卻為後來文章結構嚴謹、形塑個人風格打下了基礎。

      上了大學,本以為可以擺脫拘束,卻驚覺已經被桎梏久了,早已經失去勇敢挑戰現實的能力。發現這件事是殘忍且要一點時間接受的,難怪從小美術老師只稱讚畫得很好,而非很有創意、難怪從小國文老師只稱讚寫得很好,而非很有創意、難怪廣告系教導設計的老師只稱讚很認真,而非很有設計感很有創意……不僅只是圖像的想像,就連文字的創作也有侷限。

      去年十二月中,一個我崇拜的廣告系學姊邀請禪修,她說禪修激發了創作靈感,我欣然接受邀約。禪修其中一個功課是:每日在家禪定一次。禪定就是俗稱的「打坐」,在短短三十分鐘內,全然地靜、定,更加深層地認識自己,我才赫然發現以往自己如此地「寫實主義」:講究踏實、務實、安全感,主要原因來自家庭環境。無法真心地欣賞純粹的美,因為套在真實生活中不存在(我們一家都是好人,為什麼妹妹生來辛苦?位什麼是我們家?)。禪修,讓我狂暴憤怒的內心回歸平靜,而因為生命安靜了下來,更能夠掌握一些稍縱即逝的吉光片羽。

      以前的我只開了一個小縫,只肯接收據有邏輯、處理得了的訊息,現在比較像拿了一張大網子,不管懂不懂都先撈起來存檔。一切都在練習中,還有許多來不及網住的。在激發創意的路上,我像一個從頭開始練習走路的小孩,一步步都辛苦但是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lbooks 的頭像
    smallbooks

    初級寫作班祕密基地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