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結(五感的輕與重)
晚餐後的散步,走著走著彎進小巷弄,是附近民宅後門的出入口,有一戶家門前懸掛著小盆栽,綠色的葉隨風搖晃,春天涼爽的天氣就該是這樣。
來過這裡好幾回,從沒發現熱鬧的街區裏有個傳統市場,這時間已過晚餐,店家大多熄了燈早已打烊,還剩三兩間燈還亮著,做最後的收拾,準備明天新的開始。
昏暗夜色下,隨風而來的五味雜陳,是生肉的腥味、是腐爛的果菜、是溝渠集滿了各種精華的氣味,市場裏的味道就是這樣,有時令人不禁皺了鼻,更多時候卻帶來滿滿的回憶。
經過的鍋貼店,上了年紀的老伯正奮力洗刷著大煎鍋,一整天下來鍋子邊緣滿是焦黃,想像著煎鍋上排滿了鍋貼,加了水後等待熟透,出爐時傾瀉而出的水蒸氣,還有底部微焦的完美外皮,阿,我想起了外公的好手藝。
外公是山東人,年輕時頂替兄長隨著軍隊退守臺灣,大概是從小離家,外公燒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便是麵食。我總喜歡待在廚房看著他動作輕巧的和著麵粉、柔中又帶力勁的揉著雪白麵糰,在外公巧手下捏成的壽桃、包著豐富餡料的韭菜盒、快手俐落的刀削麵,還有我也能動手參與的麵疙瘩、包水餃;愛吃麵食的我,千真萬確的從外公身上遺傳到了北方人以麵為主的飲食習慣。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說的是外公來到臺灣的那個年代的故事。有一陣子好遺憾自己長大的太晚,沒來得及好好了解外公,慶幸的是自小便有好好的吃了每一道北方料理。記住這些記憶中的味道,也好好記住和外公生活的樣子,嗅覺和味覺,原來更令人深刻不忘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