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中心崙部落陪小朋友唸書的時候,要指導他們完成作業。低年級的小朋友數學普遍都很差,我教他們十位數的加法、減法,他們總是忘了進位、或是個位數不夠減時忘了要向十位數借位。他們的加減法總是靠手指計算,超出十根手指的計算就超出他們理解的範圍。

我教他們想像有別人借手給他們,但他們還是很難想像。不過,回想自己的小時候,我好像也不是用”借手指”的想像。一開始學認識數字的時候,課本用蘋果造型的圖案來教學,每個數字對應同等數量的蘋果圖案,後來很自然就在腦中增減蘋果數量來學習加減法。

數學的應用題和國文的造句,對於這些部落孩子更是困難,他們光是理解圖像和數字就耗去大量精力。由於文字的敘述總有一些空隙需要他們用想像填補,才能理解題義,但是他們總是希望我直接跟他們說怎麼作答。

我還真想不起來自己小時候是怎麼理解的,可能考試和練習卷作多了,解題技巧自然就養成了。但一開始一定曾經在腦中勾勒題目的描述,像是用蘋果學加減那樣。

小孩子似乎都喜歡想像自己是大人。例如我和弟弟小時候喜歡穿媽媽的洋裝,玩一個叫做”紅太太綠太太” 的遊戲,假裝上街買東西、或是互相拜訪。這個玩法好像是從《小小百科》出來的點子。有一次我媽看到,差點沒笑死。

我也很喜歡閱讀,從小看了好多故事書,漢聲的《中國童話故事》、《拇指文庫》、牛頓出版的《童話大王》、還有東方出版的名人傳記叢書等等,還有小叮噹、七龍珠、手塚治虫等漫畫,故事的世界真是令人感到好快樂喔!不難理解一千零一夜的說書人王妃可以靠故事保住性命。

我一直很喜歡藝術,特別是繪畫。有一年,我去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看著畢卡索的作品,我突然看懂了立體派,正面、側面還是什麼角度我全看出來了,當下好像任督二脈被打通,感動源源不絕地流出來。從此我與繪畫發展出更深地交流,越來越可以感受畫家與作品之間的情感。

聖經也是一扇開啟想像力的門。我雖然從小就去教會,但是一直覺得聖經很無聊。前年,我認識的一位牧師開班介紹聖經,由於我非常喜歡這位牧師的講道,所以去上了這門課。原本是3個月的課程,為了加強解釋某些經卷,竟然延長到半年才講完。基督教的聖經有52個經卷,分別在不同時代、由不同作者完成,所以要了解其中的含意或是要用來以古鑑今,內容有很大的詮釋空間,這部份非得發揮想像力不可,不然可能只會覺得內容很無趣。

這些事回想起來,都有點像是後見之明,因為當時我並非有什麼邏輯才這麼做,而思緒自然而然就這樣展開了。我覺得在各方面都需要想像力,幾乎沒有一件事不需要。但想像力也許從一個物件、兩個物件慢慢增加,最後涵蓋到每件事。然而,儘管我對於想像力的膨脹有無限的期待,但有時候在某些面向,確實會遇到邊界或瓶頸,這是長大後發現的殘酷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