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小我就有個壞習慣,吃飯的時間總是沒胃口,食不下嚥。這問題在中餐時候尤其嚴重,常常中午新聞播完,家人都下了飯桌要接著看藝節目《好彩頭》了,我還在位子上,口中含著始終沒吞下的飯菜,不然便是啃咬著湯匙拖磨發呆。直到綜藝節目結束了,要開始播午間劇場《菜鳥配鳳凰》了,我媽才會終於死心得把我拉到客廳,一邊看電視,一邊逼著我把飯都吞下去。

        原先這習慣雖然困擾著我媽,卻並不怎麼困擾我,直到上了小學一年級,每個禮拜一都要上整天班,從此每個禮拜一的午餐時間就成了我的噩夢。午餐時間從十二點到十二點半,只有三十分鐘,之後則是半個小時的午休時間,這時教室的燈都會關上,所有小孩不管睡得著睡不著都得趴在桌上,整間學校就像在萬安演習,安安靜靜。

為了趕在教室燈關之前把飯吃完,我的午餐時間常像在執行什麼搶救人質的重大任務,不敢有半分差池。我一邊咀嚼一邊盯著分針和秒針,逼著自己要在指針走到哪裡之前再吞一口。無奈越緊張越吃不下,總在我好不容易攻克了大半飯盒的時候,卻又聽見鐘聲響起,任務失敗,人質蒙難。

人質是誰?人質是我。每次鐘聲響起,老師便會要那些還沒吃完的同學坐到講台的階坎上繼續吃,讓大家看看你到底要吃多久。老師見我屢次來不及吃完,對我搖搖頭說,「吃這麼慢,不行喔,這麼丟臉怎麼做班長?」然後我只好忍著淚水(大多沒忍住),羞愧地、小聲地用鐵湯匙挖著鐵飯盒裡的飯,深怕在安靜午睡的教室裡,鏗鏘挖飯的聲音,還要再召來眾人嘻笑。

我媽聽聞我在學校裡的這等憾事,便幫忙出了一個主意,以後便當帶水餃十顆,一口一個,十口就能吃完。沒想到這方法竟然奏效,我於是帶了一整年的水餃便當。同學發現還以為我愛吃水餃,其實我一向是目眥欲裂地盯著時鐘吃飯,根本不知道水餃什麼味道。

長大之後,吃飯這件事雖然不再困擾著我,不過那個與分針秒針相對而食的經驗,卻讓我難以忘懷,那大概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時間進逼的不可抗拒,同時也開始了我與時間屢戰屢敗的對抗。

讀書和吃飯對我而言頗為相像,都是為了填滿一些什麼,卻也同樣始終填不滿那個什麼。不同的是,隨著年紀增長,吃飯漸不成問題,讀書卻令人越來越焦慮。有個朋友說他開始工作之後,有好一陣子不敢逛書店,因為每次進到書店看見滿架滿架的書,他就感到恐慌,怎麼還有這麼多的書來不及看,怎麼辦?那種手足無措的焦慮我感同身受。

三年前我換了工作,從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的忙碌生活回到朝九晚五的日子。剛開始的時候,多出來的時間讓我優閒寬慰,然而過不多久,那樣的悠哉卻讓我感到焦慮與罪惡,畢竟自己說了換工作是為了想做的事,結果若只是懶散得過日子,是不是會離我優秀的朋友們越來越遠,最終會不會被放棄?於是閱讀和觀影就成了我的安慰劑,小說、電影、科普、報導文學都是我的一千零一夜,都是為了逃避死限而搪塞自己的知識與故事,假裝汲取養分,假裝人生充盈飽滿好充實。

那陣子,只要有空就覺得該讀書或看電影,有時手邊不巧沒書,便會焦慮地拿起手邊食品包裝上的說明文字盯著讀,叨叨唸唸,停不下來又不知所云的戒斷症候。可怕的是,癮頭一過,卻連讀過什麼都不記得,越讀越心慌。

最終讓我慢下來的是寫作。對我來說,寫作就像在做一場清醒的夢,雖是有意識地去重現過去的經驗與想像,卻又每每難以控制出乎意料。寫作讓閱讀開始有了意義,讓我從那跑馬燈似的閱讀當中,逐漸分辨出裡頭的燈光與雕花,而不再只是被變換的光影給迷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lbooks 的頭像
    smallbooks

    初級寫作班祕密基地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