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與慢
行走的速度很快,不是為了趕時間,是為了能夠提早到達;工作產出效率快速,不是為了趕進度,是為了提前給予不拖延;我想我的性格裡屬於快的成分多一些,嘴上常常說著快一點,不是個性特別急躁,只是想提前做好準備,發現關鍵似乎都在提前、提早。可能是習慣了事情能夠有計畫按部就班的執行,所以習慣預留時間給無法預知的插曲,就連手錶也是被調快五分鐘的。
常常在快速動作的時刻容易錯過些什麼,然而快步行走的同時我喜歡觀察,看來往的人臉上什麼表情、腳上穿的鞋子,看廣告招牌的字體,然後,會計算走同一條路的這次花了多久時間。
什麼是生活步調的快與慢呢,而快與慢的定義又該是如何,我沒有想到答案過,單純覺得自己生活的當下是最舒服的姿態就可以了,只是,一起生活的其他人也覺得如此是舒適的嗎。有時候會想讓自己調整腳步變得緩慢下來,然而一直以來固定的這個快的模式,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更改。
因個性使然,閱讀的速度也隨著性格而同,儘管發現緩慢閱讀能改善囫圇吞棗的壞習性,卻仍然無法將之糾正,這性格導致的閱讀習慣缺失,一直都想克服,有的時候會有改善,若讀本的文字正好深得喜歡,自然而然的便放慢速度細細咀嚼,或者邊讀邊寫下來。有一陣子很喜歡寫字,讀到書上喜歡的段落,便照著抄寫下來,然後想著是需要多少的閱讀和怎樣的天份才能寫出如此令人喜愛的文句。然而於寫作方面,卻正好與自己習慣提前的模式大相逕庭,每每總將該完成的課題拖到最後一天才動筆,然後在很有限的時間內胡亂下筆,這時又是快速的一面顯現,結論是閱讀與寫作都需要再慢一些慢一些才好。
都知道自己需要修正的那些地方,卻往往因怠惰而任由情況週而復始的一再發生。只是生活的模式還是希望能以自己處於最舒服的狀態為主,不管那到底是所謂的快或是慢。自己在閱讀與寫作上則希望能放慢速度,不全然都是緩慢進行,更像是慢條斯理的細讀、安排,多嘗試幾次應該能找到平衡點的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