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大抵上認為我是個很慢的人,舉凡起床、吃飯、睡覺、決定、購物。消化任何一件事物都需要一段時間。 

但我知道雖然自己外顯很慢,不過腦袋中常常同時充斥很多方向、顧慮或疑問,它們在腦中快速奔跑衝撞,外部來不及反應內部所有的想法,有時資訊過多而呈現一片空白,有時一時無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因此表達出來的可能只是不精準的三四成,也因此一次只能專心做一件事情。相較於需要靈活快速的口語表達,書寫對自己來說是比較貼近內心想法的管道,因為可以慢慢釐清混沌的腦袋。

閱讀上,因為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情緒,長篇小說和電影通常消耗太多心神,因此無法一次連續或同時看好幾本小說或好幾部電影,視一天看兩三部電影的邀約為畏途。也因為這樣的特質,衍伸出一種沒耐心的快,沒耐心讀長篇小說,通常先看開頭,若覺得主題吸引人,會再讀一小段文字,然後向後快翻只看關鍵字和關鍵段落,最後瞄結尾。覺得看起來不錯才會慢慢從頭開始看,認為認真看了一本不好看的書,等於浪費時間。因此偏好短篇散文、詩和短篇小說。最偏好閱讀生活散文,它們是紓解壓力和窺看他人生活的良方,再有一點精力時,會讀短詩,尤其像是葉覓覓這種會製造奇妙視覺與聽覺效果的詩,是一種感官上的刺激。除文學以外,對許多主題也都很有興趣,容易一頭栽入,快速翻閱或瀏覽很多訊息,但常常回頭發現,有時只是一時熱中。

寫作上,目前沒有功力也沒有耐心寫長篇文章,喜歡亂寫靠靈感的打油詩,以及偶而有感而發的散文。寫作之於我,就像是整理自己的工具,與自己對話,記錄下一些重要的情緒狀態,並讓自己回頭檢視。經過初級寫作班的作業練習後,又多了一項發現,那就是學著將腦海中閃現或是盤旋已久的細微想法,以文字描述讓它們一一現形,慢慢逼近它們原本的面貌。雖然常常失焦歪斜,過程有時緩慢、困惑且痛苦。但在不斷地練習、討論與閱讀下,漸漸被磨利的寫作探針,能讓自己越來越有意識地看見每件事情的獨特性,也延伸到每個人的獨特性,我想這樣可以建立起對慢的自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