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衣架》

為了停等紅綠燈,我將左腳由機車踏板上移至馬路上,此時,雨水從雨衣表面一路滑落至鞋裡,像有塊口香糖巴在腳上卻一直踢不掉的厭惡感。終於回到家裡,此時我最渴望的,除了能夠脫下濕透了的鞋襪,便是一根衣架。

我熟門熟路地往鞋櫃上摸索,那原本應包覆衣架的塑膠表面,已經開始以一種說不出規則的方式漸漸剝離鐵線本體,以致於衣架抵達我手指的觸感並不一致;塑膠皮仍未褪去的部份帶著應有的光滑感,而失去塑膠皮保護的部份,則開始長出粗礪的鐵鏽。

當我把衣架的三角形撐在雨衣的肩線下方,然後提起衣架上方那個問號,順利地高掛在陽台的冷氣機鐵架上;然後,看著水珠由已經變成如同紙娃娃般平面形狀的雨衣,一一滴落到地上-這時,我才有了完全自雨中脫身的乾燥感。

上半部是問號,下半部是空心三角形的組合,讓衣架一輩子都帶著疑惑。 例如,撐著雨衣時,它問:「雨要下到什麼時候才會停?」而被掛在陽台的晾衣桿上時,則是「好不容易有了主人的體味,為什麼要一再換成熊寶貝衣物柔軟精的味道呢?」當被置入衣櫃內,它則一再思索,自古有衣冠塚,為何卻沒有衣架塚?

即使頭上冒著個無時無刻都在問問題的問號,衣架,仍然如同一位盡忠職守的士兵,見到長官就同時舉起雙手敬禮,長官的衣服順勢披掛其上;一直到長官離開,取走衣物後,它仍維持敬禮姿勢,因為還沒有聽到「稍息!」的口令。因此,自衣架在1850年左右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百多年來,無數的長官來臨,它的身上也披掛了無數的衣服,那雙手敬禮的姿態仍絲亳未變,其忠心的程度直逼那些凝結在時光中的雕像。

即使是鐵鏽逐漸長出,取代了包覆在衣架上塑膠皮的地位,我們也無法從一根衣架中讀出任何時間的刻度、任何季節的溫度。

甚至連流行的趨勢在衣架上變來換去,如衣服的袖子流行五分袖或七分袖,而領子時而以圓領、尖領、荷花領與繡花領等不同的面貌出現,都不關它的事。如此看來,它那模擬人體肩膀形狀的三角形,正好為它頭頂著的問號,提供了一個終極的解答:無論流行趨勢如何變化,衣架所模擬的衣服底下那雙肩膀,才是衣服為何存在的本質。

---------------------------------------------------------------

摩卡壺》

半年來,我起床後在家煮的咖啡,用的就是這支摩卡壺。近來和這支壺的主人一起逛IKEA,才知道它是IKEA出品的。

突然想起我擁有的那支摩卡壺。

幾年前的一個午後,它在爐子上發出「嘶嘶嘶」細細的聲音,響遍了整間屋子。這其實是一件極微小的生活瑣事,只不過就是一生中某個煮咖啡的時刻罷了。然而,那一刻白晝的亮度、不鏽鋼壺身的灰亮,以及我在屋中移動的身影,卻在我想起那「嘶嘶嘶」聲音的時候,像電影般地在腦海中放映了起來。

「這才是生活啊!」那時,我這般地被這個念頭感動著。心也因為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質地而顫動著。

回想起來,那應該是因為用摩卡壺煮一杯咖啡所需要的繁複程序所釀成的感受。

首先,將水注入下壺身,直至鈕扣狀洩壓閥的一半。我是直接用水龍頭流出的冷水,不像有的人講究水溫,會特地使用熱水。

接著,拿出磨豆機,插電,憑感覺抓一把咖啡豆放進去,至於要磨多粗、多細,跟煮出來的咖啡口感偏酸或苦有關,也是憑感覺。

把磨好的粉倒入有很多小洞的咖啡粉槽。這時,有人說要輕壓,我則是什麼都不做。

然後把背後有一根金屬管的那一端放入下壺身,將減量片放在咖啡粉槽上方。

取來上壺身,與下壺身相扣,平穩地置於替代酒精燈爐的瓦斯爐上,開小火,等待下壺身的水變成蒸氣,穿越咖啡粉開始萃取,衝上來集合成咖啡汁液。

這個過程和泡茶不同。茶湯是來自水沸了之後,將之注入茶壺,然後靜靜等待數百秒,嘴裡嚐到的是水滾了之後,才發生的事情;摩卡壺則是等到嘶嘶聲變成水沸聲,一杯咖啡也就成形了。

使用摩卡壺的每一道程序,都沒有標準答案,最後究竟煮出了一杯什麼,是由對咖啡專業知識的掌握、經驗的判斷、當天的心情、手的穩定度、耐心等組合之後的結果,每一次煮出來的咖啡,味道都不一樣,每一回都是獨特而無法被複製的。對每一道程序做出判斷與選擇之後,等待最後的結果。

「對每一道程序做出判斷與選擇之後,等待最後的結果。」我喃喃地對自己再一次説著。這不就是生活嗎?原來如此啊!

IKEA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摩卡壺。它是哪個牌子的呢?由於我不記得把它放在屋裡的哪個角落,只好憑著模糊的印象,上網查詢。

網頁上,還用紅字特地介紹了這支壺:「Alessi 9090咖啡壺是設計大師李查‧沙伯(Richard Sapper)在Alessi 極為重要的作品,此款作品是唯一首創全世界拉扣式開關,經過127道製作精良程序之壺中極品,並榮獲國際三大獎,分別為:義大利第11屆『坎培索』(the 11th Compasso d ’oro)、義大利liubljans、德國Design Plus,且被紐約MOMA現代美術博物館作為永久性收藏。」

我擁有的是得過大獎、還被世界知名美術博物館收藏的摩卡壺呢!心裡不禁有些得意。但同時,一陣奇異的悲哀感掠過。一支被放在博物館展示的摩卡壺,沒有被用來煮咖啡,已經變成被展示的藝術品,碰不著、摸不得,更不會被拿來煮咖啡,不會真正擁有靈魂。

事不容緩,我得趕緊找出我的Alessi 9090。

---------------------------------------------------------------

《室內拖鞋》

「這個人是儍了嗎?瘋了嗎?還是沒睡醒?」只消穿著一雙室內拖鞋在路上走,什麼其它的事也不用做、什麼話也不用說,就能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負面的第一印象。而且,若進一步把「一雙」改為「一隻」,數量雖變少,效果卻更好。

專屬室內使用的拖鞋,代表著更深沉的社會秩序。與其說它是必須按照琴譜指示按下正確位置琴鍵那類屬於「對或錯」的秩序,不如說是走在一條林蔭大道上,落葉太多顯得髒亂,但若地上連一片落葉也沒有,又顯得太過於做作,這一類的秩序感。

「界線」是室內拖鞋那濃厚秩序感的起點。門檻之內,室內拖鞋就是鞋族之王,即使是一雙被穿過一次就會被扔到垃圾桶的紙拖鞋,只要它安份地待在門檻的裡面,縱然門檻的另一邊出現電影《慾望城市》裡,男主角「大人物」(Mr. Big)向女主角凱莉求婚時,手上拿的那雙鑲了水鑽的Manolo Blahnik藍色緞面高跟鞋,紙拖鞋仍然可以趴在地上睡它的大頭覺,連抬眼致意的動作都可以省了。

曾有一家以英式茶點聞名的餐飲店,進門後必須要換紙拖鞋。在一次店員過來關切我和朋友的談話音量,要我們小聲一點兒之後,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每一回我拿到在手上幾乎感受不到重量的紙拖鞋,都再一次地提醒我,「優雅」與「矯情」之間存在著一道很曖眛的界線

所幸大多數的時刻,室內拖鞋都能發揮讓人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感到舒適的功能。它是腳板與地板的中介物質,如同航行於水中的船一般。比船更棒的是,它除了可以航行於浴室,更能在陸地暢行無阻-注意,範圍只限室內。

---------------------------------------------------------------

電風扇》

是與非,是人類世界得以運轉的重要依據。表示「是」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是點頭。然而人們對電風扇的期待卻是搖頭,或者面朝一個方向不動。如果有哪一座電風扇開始點頭,代表它壞了。

電風扇是夏天人們渴望的救贖,但若它身上少了某一部份,可就不會這麼人見人愛,而且還會被當成危險品,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罩在高速運轉著的扇葉外面的防護網,如同監獄的鐵條,把危險監禁在它的後方;它讓電風扇由「恐怖份子」的角色搖身一變為驅熱英雄, 讓我們與危險能夠正眼相視,卻互不相犯,得以讓危險離我們賴以生存的肉身,那麼近。

我常納悶,人們費心安排休假時間,到戶外攀登高山、潛入深海,不辭辛勞地尋求戰勝危險的成就感;而由天花板垂降而下的吊扇,完全沒有防護網,離我們的頭部是那麼地近,幾乎是站立時伸手就碰得到。但是,坐在吊扇底下的人卻一派輕鬆,不是悠閒地與朋友談天說地,就是埋首沉浸在一本書裡頭的世界,完全沒有察覺,危險並不在遙遠的荒郊野外、崇山峻嶺中,恰恰就在頭頂上方。

使用電風扇,還必須切實執行「適可而止」的原則。否則,很難避免它帶來的另一種危險:因受涼而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傷風感冒。電風扇讓空氣擁有了力道、擁有了節奏,更有了聲音。「嗡嗡嗡」,空氣說著什麼;「嗡嗡嗡」,空氣對著我說話;「嗡嗡嗡」,一秒鐘後,它把頭轉到別的方向,朝別人說話。

我按下停止鍵。它無聲,暗示一種默許。我把筆伸進防護網內,享受著玩弄危險的快感。

---------------------------------------------------------------

悠遊卡》

一張名片大小的塑膠卡片,你可以信賴它的程度,有時甚至大於認識的人。只要先存入金錢,它一定提供等量的信任,不會辜負你;甚至裡頭的錢不足額,只要差額不大於押金60元,在不用加值的情況下,這張卡片會使用代墊功能先幫你完成該次交易。金額雖然不多,但也足夠顯示它的誠意了。這年頭,在你先付出之前,就先被給的心意,並不容易遇見。雖然,那押金是你第一次使用它就已經先付了錢的。

而人總是健忘的。除了容易忘記自己付了押金,也不常記得悠遊卡裡還剩多少錢可用。反正,當扣款的機器發出特定的警示音,或是超商的店員提醒你時,就知道該再存錢進去了。一般而言,容易被忽視的人,通常是沉默的;悠遊卡也是如此。即使你在包包裡翻找它的蹤跡,它也不會主動出聲或現身,得要一直到你自己發現它的存在為止。如此說來,它的木訥,反倒成為一種剛毅了。

它身上有一長串的編號,但絕大部份的主人不會記住它的編號,甚至不會記得它來到身邊的日子,沒有「紀念日」這種眷戀

所以,一旦被偷或遺失,很少人會去警察局報案。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説有人張貼如同寵物走失的懸賞佈告尋找它,可能是因為它沒有名字的緣故;而若想拍一張它的照片以供辨識長相,我更勸你不必大費周章。人類好不容易才創下最多生下15胞胎的記錄,但悠遊卡輕輕鬆鬆地每生產一次,都能生出上萬張一模一樣的兄弟姐妹。

從悠遊卡在2000年6月被發行以來,我懷疑它的數量至今已經比中華民國的人口還多。你若在尖峰時間進出捷運站,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數量的龐大:嗶嗶、 嗶嗶、 嗶嗶的聲音,此起彼落,分不清是對彼此打招呼,還是對彼此説再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lbooks 的頭像
    smallbooks

    初級寫作班祕密基地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