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客觀描述:《非關人生?》                                             安妮

 

1. 無線電話聽筒:

      無線電話聽筒黯黑色、霧面噴漆處理的長方外殼,四方邊緣的弧形切割增加使用時與手掌的密合度,以及舒適性。正面1.5吋大小的液晶螢幕,比例適中;螢幕上撥號與來電顯示時的背光效果不會造成肉眼端視的不適,同時清晰顯示必要的訊息。螢幕下方排列整齊的功能與數字按鍵,以軟質半透光性橡膠製作;每顆按鍵約半截指節長寬,觸控時對手指不靈敏的使用者而言亦相當方便;另外電話使用時,話筒中的背光裝置透過半透明的橡膠按鍵露出微量的輔助光線,讓使用者即使在較昏暗的環境下仍可便利操作。

      無線電話話筒的設計與一般話筒最大的差異在取消一般傳統聽筒與話機間的傳輸線,而改以電波傳導訊號,解決話機與聽筒間的溝通問題。聲波在經過外部電話線路傳送至電話主機後,透過音訊轉碼裝置將聲波的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再將數位訊號經由短波的電波發射器發出,由聽筒端的接收器接收;聽筒端應答者的聲音傳輸同是透過相同原理,反向傳導回電話主機,最後由外部線路將音訊送出,經由電信公司的交換器傳達至受話的另一端,完成人際間彼此聲音的遠端溝通。

2. 棉被:

         棉被屬於人類取代生物自身皮毛而設計製造的寢具之一,主要的用途在於禦寒保暖。棉被的選材是棉被是否可以符合功能要求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我們在無刻意說明的情況下所指稱的棉被事實上包括兩個部份,一部份是被套,另一部份是被胎。被胎部份是棉被是否滿足禦寒功能的核心。

      隨著使用者體質的不同,所需的棉被種類也不盡相同。目前家中個人所使用的棉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屬夏天的涼被,另一種則是冬天使用的薄羊毛被。今天單就涼被先作說明。就材質而言,使用中的涼被是人造纖維被,原料是以尼龍為主的化學纖維,一般市售格不高,約千元上下,但保暖度高、材質屬柔軟、盈一類,所以覆蓋起來較無重量負擔,並且在與身體的接觸上顯得相當柔滑,不致讓人有異物感。

      乳白的色澤,被體正面與內裡同時刷有以簡單條文所構成的單色花束,大體上仍顯素淨,不致過於花俏或華麗。因為大多數使用者在使用涼被時較少另外著以被套,因此廠商在設計上為使被體於外觀不致落於單調,多會有色彩或圖案的搭配,以適應不同品味的族群。就缺點來說,化纖被,最主要的缺憾就是在長期使用、清洗後容易產生變形現象,較不耐用。為尋突破,各家廠商用以克服此缺點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會以混合原料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為了兼顧某種特定原料的保暖功能,不採行原料混合法,而改輔以車線針縫,一方面製造涼被表面作為裝飾的紋路,另一方面用來固定被體的形狀來防止變形。個人使用的棉被屬於後者,棉被四邊有車線固定;同時,整張被體被當成一幅拼貼完成的拼圖畫作加以車縫,隱隱浮出的線痕呈現一幅畫作被製作為拼圖後的裁切痕跡。由於拼圖裁切的手法本身的特徵,使車線呈現規律,並且橫綜交錯;使用多年,相當有效的防止變形問題,提昇被體的固定性。

3. 情人:

      情人,同樣具有保暖的功能。如同棉被,情人也有關於保暖度、輕重與否、透氣性、能否讓人經驗柔順與服貼,以及會不會變質等的問題。與棉被不同的是,情人是溫度的主動提供者,藉由彼此的接觸與傳導獲取溫暖。

      情人有分裸著的與著上裝的。裸著的情人在身體上的顏色與我類似,一般通稱為膚色,但是也有許多些微的差異,會隨著平日遮蔽衣物的多寡與部位呈現深淺的各種程度。在體型上也會依性別、接受的訓練、鍛鍊,以及骨架等的不同,為所展演出的柔軟、柔順形式與視覺上肌肉的結實方式帶來相應的差別;同時,差異更表現在觸摸時,處於各種些微比較下才能分辨的光滑與粗糙質感上。

      一如棉被,情人也有新舊之分。棉被用久了會髒、會臭、會油膩,需要清洗讓它保持潔淨清新,但總有泛黃失色的一日;棉被用久了經常也會失去保暖的功能,因此對於棉被,若失去其功能,汰舊換新是必然的,雖然仍有人對於殘留於棉被之上的特殊氣味有著不同功能的需求。但情人是否也如棉被可以汰舊換新;是否情人身上同樣有著無法取代的特殊性?一個人一生更換棉被的次數,與更換情人的次數相比,不知是否有人進行過統計上的交叉分析;如果有,會呈現什麼樣的相關分佈?夏天的時候可以蓋涼被,冬天因為需求不同而需要冬被的存在;情人是否也有季節之分呢?誰會是屬於冬天的,誰又將是夏之戀人?

4. 書:

      書,是一種訊息的媒體;書籍既然是訊息媒體,內容固然是其中一個重點,但形式也告訴我們很多其他的訊息,例如書籍的來源、看書的習慣、個人特性,還有所處的政治社會特徵等,甚至是個人的居住環境與衛生習慣,大大小小的資訊不一而衷。我有很多書,看過的、沒看過的、看一半的、買的、小時候偷來的;圖書館借來的、圖書館拿出來的(也算是偷—小時候的事),朋友的,忘記還的;影印的,據說複製、盜版也是一種偷竊行為,這種書我還蠻多的。當然,我也有不同語言的書籍,但是語言種類受限於世界與在地的政治局勢所製造的“方便性”(一部分也要歸咎自己沒有多接觸其他的語系),所以擁有的書籍中只有英文與中文兩種不同語言;至於中文又以書寫形式,分為中國與台灣出版兩種。書雖多,在語言分類上有所區別的就屬這三類。若以內容上加以區分則以社會、政治、文化的評論、理論性、論述性的在地創作與翻譯書籍居多;另外亦有為數不少的翻譯小說。再就書寫語法來看,翻譯書是書櫃中的大宗;書櫃是書本的家,雖然照道理它的歸宿應當是我腦殼以下的部份。以翻譯書來區別所接觸的文化類別,自然就不限於英語文化一類,當然還有日本,以及歐陸各國,不過細究其中差異,第三世界的翻譯書是少的、東方的是少的、亞洲的是少的,剩下的可統稱「西方」一類。原因仍是之前所提及,有關“方便性”的構成問題。

      書籍當然有新與舊,但是舊的未必就是曾經翻閱過的,翻閱不是書籍陳舊的必要原因。書籍因為它紙張的化學組成與物理作用,在空氣中容易接收水氣受潮,因此原本半透明狀、富有彈性的紙張,會呈現泛黃,失去彈性與翻閱過程的輕巧特色;同時容易出現霉味,但總有人將此詮釋為書香味。還有,紙張一旦受潮,透光性變差就容易反射光線,造成閱讀上眼睛的疲勞感;至於新書,除非紙質特殊,不然這種現象相對較少。當然,你可以藉由書籍的色澤與外觀上是否浮現霉漬,檢驗你所居住的環境會不會過於潮濕;或者猜想書籍可能的購買年代。另外較特殊的一點,一般人較少注意,那就是從書籍側邊翻閱的痕跡,可以判定這本書籍對於閱讀者本人的重要程度;藉此,也可指認閱讀者自身的衛生習慣,例如翻閱書籍的手如果經常是油膩的,必然會留下較為清晰的污痕油漬等;但最重要的是,書籍的「閱痕」告訴我們更多,亦即我們的手指不論如何並沒有想像中的衛生,因此沒事盡量不要把手指往嘴裡塞。

5. 筆記型電腦

      筆記型電腦(Notebook),剛開始有人叫它「放在腳上的」(Laptop膝上型電腦),一切端始於試圖將桌上型電腦在體型上厚重的特徵微型化,使人方便攜帶,隨處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個人電腦。但後來的演變不如事前的預期完全相同,相應於晶圓生產與微型化技術的進步,各式晶片的生產成本降低,並且可以製造出承載更多訊息的微小晶片。因此,價位的普及與功能適中,對一般使用不到桌上型擴充性功能的使用者而言,開始為了實體桌面的美觀,與空間的節省,紛紛改採筆記型電腦;而配備筆記型電腦供個人使用的場所相對增加,加上各種微型化儲存設備的出爐,使用者甚至不需終日帶著筆電往來,這使筆記型電腦逐漸成為“攜帶式的桌上型電腦”。甚至桌上型也出現微型化的趨勢。一切發展的開端都始於這個微型化的意圖,包括電腦的出現。以更小、更大容量,與更快、更精確的計算來處理訊息,取代人腦生物上的極限是原初的構想。所有的訊息被解讀成符號,最後以二進位的語言(0/1)加以紀錄,在由電子傳送溝通於晶片晶片之間、鍵盤與螢幕之間,以及網際網路空間中的不同介面之間。微型化將文字、聲音與畫面全面二進位化、數位化,它多方位的改變了人類的書寫、閱讀方式,通訊形式與視覺經驗。

      資訊的紀錄、截取與保有相對於過去,獲得空前的便利性,但是首先必須有判讀數位訊號的軟體,不然你只能面對一連串0/1的排列形式,像一團打結的毛線球找不到起訖的線頭,毫無頭緒。成為一個使用者,有了判讀軟體之外,你還必須是一個善於管理資訊的人,不然你所紀錄、擷取保存的訊息會消失於目錄與目錄、目錄與子目錄、子目錄與子目錄之間。另外網路上值得瀏覽的網頁,被加入「我的最愛」中,不善管理分類者,拉下一長串的瀏覽表單,網頁晃如石沉大海;善管理者則在分類目錄中遍尋不及,因為遺忘了當時歸類的原則。於是設計了搜尋軟體,方便透過「關鍵字」檢索,只是時間一久就忘了當初檔案可能的命名,腦中剩下一堆指向無限的「關鍵字」片段;這時透過「我的最愛」中的網頁連結,卻出現網頁已不復存在的訊息。對於無法精通更新、分類管理的使用者而來說,電腦裡、網路中的豐富訊息就形似垃圾般繁雜難解。一日,電腦中毒,又忘了更新病毒碼,軟體又過期了。只好一切從頭再來,還好有備份檔案。這時拿出備份硬碟、光碟、隨身碟、伺服器、網路硬碟,一堆儲存設備,還得先分辨哪些軟體、檔案可能放在哪裡;然後打開儲存裝置又是一連串令人眼花撩亂的目錄與目錄、檔案與檔案,就是找不到需要的那一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