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
腳踏車是大學前的良伴,從小學三年級校規可以騎腳踏車上學後,就是離校
有人視機車為畏途,國中歷史老師就千交代萬交代兒女不要騎車,卻認為腳踏車比較可靠安全。也有社團好友總騎時速
機車上的日子一久,丟臉事得意事也累積得多。大學有個暑假,女友回花蓮老家,我待在台中,有天異想天開,想一天內騎車翻越中央山脈再翻回來,那時仗著年輕、體力、時間,認為沒有辦不到的事也沒多加考慮。看一看賞鳥書前面附加的粗略的台灣地圖,中部橫貫公路唯有南投霧社進去一條,只要一直騎一直騎一直騎就到得了花蓮。清早五點我一如平常穿著短褲短T恤出發,天色還黑濛濛,紅綠燈閃著黃燈,街道上涼爽的風吹得人正舒暢。從大雅到台中市、南投草屯、埔里,到霧社才7點多,此時已有寒意,離家百里才發覺興沖沖出門沒帶衣服是大錯;沿著山路盤旋而上,騎到陽光照射的山陽精神抖擻,騎到山陰處溫度陡降精神萎靡。依據每上升
婀娜多姿
婀娜多姿除了形容女子的姿態,也常用來形容跳舞中的舞者。第一次看舞的經驗是大學時看雲門的九歌,坐在遠遠最便宜的學生座中,印象只有舞者以奇怪的姿態運動著,精緻考究的舞台設計和美術設計,還有中間片段念的一長串抗日義士名,「林少貓」剛好漫畫《俠王傳》看過。看完後不知錢花得有沒有意義,看不太懂腦中也一堆問號,只覺得:原來這就是雲門!
一年前,蔡瑞月舞蹈設重新開放,因朋友是熱血的籌辦人員,也跑去當掃地打雜搬器材的義工,並偷空欣賞了表演。近距離式的,舞者的伸展、跳躍、擺盪、踢腿,每個動作都有獨立的美同時也推動著故事,不時帶給我悸動,對於「婀娜多姿」這個詞也有新的感覺。那個下午,就此愛上舞蹈。
同事imdancer從小習舞,連帳號跟都舞有關,熱愛舞蹈可見一斑。前陣子還廣發帖邀人看舞,年底就列舉明年國內的各大小舞碼,裡面有「拉芳˙LAFA舞團」的「37 ARTS」,舞者許芳宜是前葛蘭姆舞團首席早有聽聞,世界頂端是何種風光呢?真令人期待與好奇,當下起了看舞的念頭;如果不是她對舞蹈的熱情,可能就錯過這難得機會。幾次與舞蹈的結緣,都透過朋友牽線也蠻妙的;Imdancer在信末感歎:今年這麼多場戲要看,又存不了錢了。除了欽敬外,如此不顧一切的舞迷,不知自己跳起舞來又是何等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