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還在尋找和這兩件事之間的妥切關係,這樣的書寫之於我便難免尷尬了。
儘管自幼即眼疾纏身,失明對我而言仍然是意料之外的事;我不想對自己失明的歷程一提再提,但是目前為止卻仍找不到其他敘事的可能性。我本來就是勤奮的人,大一大二時為了從憂鬱的痛苦中轉移注意力,更是一ㄈ發不可收拾,直到我覺悟,為了減緩視力繼續衰退,我必須無所不用其極;於是,大三五學分家六學分,總共只修了十一學分,我強迫自己喊卡,重新學習慢活。
所以我說,我得了一種不能太努力的病;然後我接著要說,事實上是兩種。
經過大四一整年的緩衝,大五的我理應要無所束縛了,然而,事情的發展卻不能如我所願。升大五的暑假,我為著對自己摸索出的帶病生活之道的不確定向師長請益,卻隱約從師長的言談態度中覺察到他眼中的我:始終不願面對自己的疾病,終至完全搞砸了大學自由探索生涯的機會;我完全崩潰,鎮日裡心神不寧,大吃大睡吞藥自殺,樣樣都來,我的生活徹撤底底地陷入了耍廢的漩渦,過了將近一年逃避一切的生活,我才在精神科醫師的診斷之下發現原來這一切並非我的意志力所能克服。
日常服用的藥物於是又加入了抗憂鬱劑,生活是過起來了,卻仍時時感到精神心力的掣肘,醫生只淡淡地說,你可能不是和過壓力太大的生活。
在網路上看到腦麻博士孫嘉梁的故事,我急切地在網路上搜索有關他的報導,想要找出克服障礙發揮人生的方法,最後我得出一項結論:身體條件的限制是固定的,腦卻是無限的(他無法拿筆作筆記,上課全靠記憶力)。透過聽來閱讀,經過了六年密集的練習,我已經很熟練了,剩下的就是我如何將這項技藝發揮到淋漓盡致:我能聽得多快、思考得多快?身體要慢,那就讓大腦去馳騁!
進階班以及各項課程注意事項
記得去留言版看看有沒有新的公告留言喔!
- Jul 11 Tue 2017 17:37
第五週 個性得快與慢對寫作和閱讀的影響(映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