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快慢分析

我想我是急性子,而且是自以為很果斷的急性子,這造成了我往往出了一個字下一秒就想改字的狀況,因此當長文章一出現,就是不斷的修正、改過、刪減、增補,最後文章變得很雜亂,看不出來寫作的意義與理念,或許真的能找到一個知音能體會,不過最後的共鳴就是『好複雜』。

有沒有想過慢下來?有。不過通常是在腦袋裡,一旦拿了紙筆或者鍵盤,那樣的『慢』似乎又被拋到腦後了。不過,利用紙筆書寫確實能夠讓自己慢下來,但我發現一件事情,因為手跟不上腦袋的速度,往往會呈現出一種『腦袋空白』的感覺,每天寫日記的我,有時候會突然詞窮、寫不下去,因為我已經『想完了』,就有一種沒必要再『書寫下』的感覺,但我想那是因為日記屬於一種『紀錄性』的筆記,或許應該要拿來順便練練詞語和技法,讓流水帳能漸漸變成一篇又一篇、能賞心悅目的散文。

但在閱讀的部分,我想我是慢的,而且在看喜愛的作品時,常常會因為『捨不得看完』,反而更一字一句的鑽研,深怕自己錯過些什麼,好處是或許能夠可以深入洞悉作者的創作歷程,不過卻也因為過於緊張的在閱讀,而無法以輕鬆的態度去享受閱讀。創作則是因為快速,而夠能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和想到的所有字句,都能快速記下,能把當下所有的感受快速記下是好的,因為回想起的感受絕對不會比此時此刻更加深切,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快速,反而容易無法很細膩的描述、這也很容易讓閱讀我作品的朋友們,往往會沒辦法跟著我的情緒走,能夠感受跟能一起感覺是有所差別的。

於是後期,我習慣就是先大辣辣地寫出我所有感受和想法,然後再回頭去審視字句、描述的程度做拿捏,修改或許會讓文章多了一些層次但也會少了一些真誠,我這麼覺得。而關於閱讀,我也盡量讓自己是以輕鬆的態度去享受,避免愛買書的我,總是會想讓自己有空白的『一段』時間才想沈溺在文字當中,釀成了太多時候我告訴自己:沒時間,但書本依舊躺在櫃子上,動也沒動。看快點、寫慢點吧,我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