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自遠方的信

 

今天早晨,艾蜜莉收到一封來信。

 

起初她有些驚訝,信封上的地址字跡也十分陌生,畢竟已經許久許久,她都沒有再收過來自台灣的手寫信了,連家人都是用Skype直接聯繫。出於好奇心她迫不及待往下讀,就在這時,軟軟的信紙中飄出了那張照片。照片上的她穿著滑稽的綠色玩偶裝,渾身都是鮮綠色的絨毛,活像是從卡通裡冒出來的搞笑人物,頭上還有巨大的粉紅色耳朵。照片中她親密地擁抱著一位年輕女孩,兩人對著鏡頭綻開甜蜜而無憂的笑容。她看著照片,忍不住嘴角跟著揚起,她往下讀。

 

「Dear艾蜜莉:你現在好嗎?為了怕你忘記我,我寄上一張照片。妳還記得吧?大概有三年了吧,我聽媽媽提起你從紐約藝術學院畢業,在當地找到工作。我念的大學從去年開始轉到歷史系,我也有男朋友了。當初說好要寫信聯絡的,我不想用Email,一直惦記著寫信,結果就拖到現在。希望我們都還沒成為無趣的人,僅以此張照片作為提醒。祝福。務必手寫回信。洛。」

 

時間回到三年前,艾蜜莉剛從南部上台北唸研究所,人生地不熟,她那時半工半讀,後來輾轉透過介紹寄住在遠房親戚家,也就是曉洛的家。曉洛的爸爸是台商,長年都不在台灣,家中唯有母女兩人相守,詳細的情況她並不清楚。只知道空了一間房,女兒在念高中,環境單純。她住曉洛的隔壁房,一開始兩人無話,只有與曉洛媽媽簡單招呼,曉洛媽媽總是豔光照人,每天都戴不同款式的耳環出門逛街,你根本無法想像她白皙的雙手會沾到飯匙或洗碗精一類的東西,母女倆不是上館子吃飯,就是各自分開吃,曉洛則是陰沈彆扭的高中少女,白皙的臉蛋正冒著火氣十足的青春痘,從沒抬頭正眼看過她一次。家裡沒有人特別關係自己,這反而讓艾蜜莉暗暗慶幸,至少她能保有自由。

 

直到有天晚上,她回家後正要準備洗澡,卻驚訝地發現浴室的鏡子破了,長長的一道裂痕劃開鏡面。她手裡抱著換洗衣物和臉盆呆立著,正納悶之際,破碎的鏡面中她瞥見曉洛正站在身後。

 

「鏡子,是我不小心弄破了。」曉洛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囁嚅道。

 

曉洛低著頭, 黑色的長髮幾乎遮住了她的面孔,看不清楚她的表情。之後艾蜜莉發現,家中不光是浴室鏡子,客廳的落地鏡,餐桌旁的玻璃門,各種能夠倒映人的形象的鏡子或反射物,不是被破壞,就是被貼上海報或宣傳DM一類東西給貼起來。但讓她更感吃驚的是,曉洛媽媽從頭到尾似乎都沒有注意到這件事,她每天早上照樣優雅的煮手沖咖啡,下午和朋友去飯店喝下午茶,即便曉洛一回家便關在房間,幾乎足不出戶,也無法讓這位高貴從容的母親臉上浮現過一絲擔憂。儘管如此,艾蜜莉從來不是會多管別人閒事的人。按過來人的經驗,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是刻意表現關懷,下場只是惹人厭,她可不想自討沒趣,何況,她自己精彩的校園生活才正熱烈展開。

 

那時候,艾蜜莉時常和一群藝術學院的朋友鬼混,她幾乎不去上美術系的課,只是成天往外跑,台北的生活對她而言是全新的體驗,她去參加社運,去遊行,看大量的藝術電影,聽永遠聽不完的講座,她將自己充浸泡在知識圈與藝術圈的生活中,與人激烈辯論,或加入某種秘密的地下藝術行動,很快地,她發現自己對攝影深深著迷。純美術的底子讓艾蜜莉比其他朋友更快掌握這種光影術的奧祕之處,她每天都帶著相機在街上遊蕩,拍路人,拍街景,拍某種城市特有的氣息。

 

有一天,她在西門町的某條小巷裡晃蕩時,忽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背影。那是一個白衣黑裙高中女生的背影,黑色長髮在肩頭晃蕩,背影微駝,腳步搖擺不定,像走著走著不小心就恍神,青春期少女共通的特徵,但她覺得那背影有種熟悉的陰鬱氣質吸引了她,她悄悄跟隨著少女,走過幾個街角,拍下一張張照片,人潮中的背影,黑亮潮濕的頭髮,磨損的皮鞋,白制服上的皺摺,書包上的不明的塗鴉。最後,她在某個瞬間,拍到了少女的側臉,微微下垂的嘴角,纖細的睫毛,眼神中有種把自己關在高牆裡的孤獨感,她覺得胃裡有東西湧上來,艾蜜莉不自覺停下腳步,她感覺遇見了從前的自己,那個極度不快樂,遠離所有人與事的自己,隨後她才意識到,這位眼熟的少女其實是曉洛。

 

自從曉洛看見艾蜜莉洗出來的黑白照片之後,兩個人就像是忽然擁有了某種秘密的默契那樣親熱了起來。有時候人們共同經歷了某種獨特的事物或經驗,兩人的關係便會發生某種快速而強烈的化學變化,像是在異國的孤單夜晚,忽然發現身邊出現一個說著母語的同鄉人,內心感到無比的親切與溫暖。曉洛第一次抬起了長長的睫毛下閃亮的黑色瞳孔,她驚異地發現照片中的自己和想像中不同,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有另外的模樣,倒不是說她發現照片中的自己比現實中好看許多,而是原來從另一個人的鏡頭裡,人們可以跳脫框架,發覺自己都感到陌生的氛圍,那種盤旋的氣質像是圍繞在人的周圍,而非其視覺的形象。

 

曉洛每天晚上都會到艾蜜莉房裡,看沖洗的照片,吃零食,或是聊些無關緊要女孩子的瑣事,化妝,MC,星座,想上的大學,對家人或同學的觀感。艾蜜莉驚訝地發現曉洛其實非常健談,而且不是那種毫無美感天份的類型,她甚至大方地借給她心愛的相機,讓曉洛去拍學校的同學,或她著迷的無意義的物體或形狀的幾何排列,像是下水道的孔道,水窪,路燈,在路邊排成一長列的計程車,車窗玻璃刷的運動等等。兩人的照片有種互通的氣質,曉洛多少有點模仿艾蜜莉的拍攝手法,但是無所謂。她們也會互拍,趁著對方不注意或恍惚的時刻偷拍,然後像是驚喜一樣把洗好的相片偷放在對方的房門口。

 

後來,學期末的夏天,艾蜜莉順利申請上國外的藝術學院,專攻攝影,曉洛也推甄上想上的國立大學,家中的鏡子不知不覺回復了原狀,覆蓋的海報被移除,只有浴室的那抹裂痕還在,但是沒有人在意那道傷痕了。兩人約莫在同一個時期搬走,離開前,她們兩人秘密地在家裡辦了一場告別派對,艾蜜莉不知哪裡弄來一個綠色老鼠玩偶裝,兩人又笑又鬧地玩一整晚。在赴美國之前,曉洛特地坐車到南部一趟找艾蜜莉,交給她一疊厚厚的照片。

 

每張照片背後都寫著一句話,每一張都不同。最後一張,艾蜜莉帶去美國,那張黑白照片是兩人互看對方的側影,兩人的表情中有種難以一語道破的故事,照片背後曉洛秀氣的字跡寫著:「從你的鏡頭我看見另一個世界,謝謝你。」

 

艾蜜莉站起身,將照片與信件在擺放在床頭旁邊的小木盒裡。時間有點晚了,社區的孩子正等著她上課。她抓起車鑰匙和包包匆匆出門,心想晚上再來回信不遲,她可以泡杯熱呼呼的白蘭地牛奶,好整以暇地寫下她的近況,關於她剛找到的工作,一個為社區弱勢孩童服務的藝術老師,還有她的生活,她的體驗。她想到一個很棒的主意,她可以把她教孩子畫的簡單圖像,當作明信片寄給她。當然,她也會告訴曉洛,她從她身上看見的,或許遠比她以為的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lbooks 的頭像
    smallbooks

    初級寫作班祕密基地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