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照片 (印度)

 

這是7年前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是我弟弟,那年11歲,站在家門對面的空屋,被觀光客拍下,這張照片我是現在才看到,一眼就認出那是我弟弟。

 

我長年在亞洲國家工作,在尼泊爾、泰國藝品店賣銀飾,肩。後來認識從台灣來的女生,跟著到台灣台灣沒什麼工作機會,這邊的居民雖然友善,但沒有提供外國人工作的環境。這裡很多人都自行創業,自行創業需要資金,就算我想開一家店也租不起店面。

 

朋友介紹我去印度餐廳工作我不是廚師出身,只能幫忙烤餅,肉,清洗蔬菜,製作優格。在這邊工作的好處是不用自己張羅三餐,就能吃到自己國家的食物。

來餐廳的客人多半是喜歡印度文化,其實印度種族很多,文化各不相同,外面國家對印度的刻版印象跟實際的印度有很大的差別。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想辦法出國,我們國家人太多了,階級制度很難打破,一天做三,四份工作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這張照片是客人給我看的,她問我是不是阿格拉附近的人,她覺得我給她的感覺跟照片中的小孩子有點像。 真是不可思議,這不是我弟弟嗎? 我弟弟現在泰國工作,跟堂哥一起生活,他們希望有機會來台灣探望我,順便認識台灣的女生,看會不會有機會來台灣生活。 台灣是一個不錯的地方,但這邊的人很浪費,每天餐廳倒掉的咖哩醬足夠我們配米飯吃好幾星期。

 

看著照片中的弟弟讓我想起爸爸媽媽,爸爸退休在家卻沒有小孩可以照顧他, 妹妹嫁人,我們兄弟都在國外,一年只回去一個月,每次回去就覺得爸爸又老了好多,其實我也很想回自己的家生活,但台灣比較好賺錢,只好忍受沒有朋友及想念家人的寂莫。

 

客人說當初拍照時,主要是拍空屋後面長出一棵大樹,這很像印度精神,即使窮,大家都很積極,想辦法賺錢。其實我們是想翻身,這裡窮人和富人的待遇差太多了,誰也不想當一輩子的窮人。很多西方人花錢坐飛機來印度靈修,可見有錢不會帶給人快樂,可是我們更想要的是尊嚴,有錢也才更有尊嚴,有更多朋友與資源。

 

我跟這客人說可不可以介紹女生給我弟認識說不定這樣我弟就能有機會來台灣,那就太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