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誠品永和店
「你家附近有誠品嗎?」
曾經,我驕傲地問著朋友,當誠品書店在永和開幕的時候。
誠品書店一直是這十來年的文化象徵之一,打著人文、菁英的旗幟在各地開店經營,創造出舒適且親和的人書相處空間。每間店裡不僅有輕柔的音樂,還有貼心的座椅,歡迎著每個人坐在店中隨意地翻讀書籍。若住家附近有了誠品書店,彷彿整個區域的文化水平都提高了不少,在與朋友的聊到居住環境時,自然會流露出驕傲的神情。
當我唸完書出了社會工作後,大多是在出版行業裡打轉,漸漸地瞭解到,書店再怎麼高尚、風雅,終究也只是一門生意,賺不到錢一樣得關門。
這時再回頭看誠品書店,只覺得那舒適的空間,雖營造出鼓勵人們讀書的氛圍,卻沒建立起讓人願意掏錢買書的環境。後來,我都戲稱誠品書店為「圖書館」,很多人都是只看不買,或看完後再上網、再去折扣較多的書店買,這狀況導致了誠品書店的坪效不佳,引發這一兩年來許多轉型精品賣場的動作,或直接將門市關閉,如同永和店一樣。
若說是房東提高了房租而導致書店關閉,那也只證明了誠品集團在經過評估後,沒有了經營的信心與決心,在商言商地退租關店,人文理想還是不敵營利考量。
現今,誠品書店的原址,已完成招租並重新裝潢成美食館。原本的雜誌區成了特賣店,新書區及財經區成了迴轉壽司店,電腦和語言學習區成了日系食品舖,總有死小孩在亂跑的童書區成了迴轉火鍋店,文史哲的書區變成拉麵店,精品區則成了主題餐廳。一樣的主走道動線,卻已是完全不同的風景。
感傷嗎?也還好。發展成連鎖集團的誠品書店,早期那濃厚的人文氣息,已被商業化的經營沖淡了許多許多。而且,一個人一周或一個月可能只看一本書,但卻不可能只吃一餐飯,那店面,就讓有本事的商人去經營吧。
永和,雖然少了家誠品書店,卻依然擁有著小小書店。如果現在有機會和朋友再聊起居住環境的問題時,我可能會問著:
「你家附近有獨立書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