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只是過程,所以我走路很快、騎車很快,只想儘快到達目的地。
可是我開車很慢,因為修車很貴,因為不希望坐我車上的人受到任何傷害。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只有靜止不動和快速移動;
當我不是一個人的時候,就得視對象而調配快與慢。
這可以稱之為社會化行為。
在心境隨著時間而有所轉化後,
偶爾在路途上,也懂得放慢腳步去欣賞周遭人事景物。
但那也僅是偶爾,大多時間還是得為生計而在路途上迅速奔波。
我吃飯很快,因為飲食只是能量與營養的補充。
就像車輛要加油一樣,九五或九八,
誰會花上一兩個小時去體會這兩種汽油的差別。
反正,灌下去就有氣力,灌下去就能日行百里。
只是在飽餐後的閒暇時光裡,猛然回想,
還真不記得自己吃下了什麼。
前幾年的慢活、慢食狂潮,沒能說服我慢。
我吃東西依然很快,只是改用了環保筷。
一直到飲食文化的書寫與出版逐漸盛行,
讓我瞭解到食材與食物的深層關係,
吃吃喝喝才有了不同的意義,
也才願意學著慢慢去品嚐味道這回事。
但,一碗沒特色也沒故事,用保麗龍碗盛裝的餛飩麵呢?呼嚕呼嚕。
我寫字很慢,腦中的思緒像天上的星光,東一閃西一閃。
真要抓些什麼出來寫,又總覺得沒有腦中所想像的那樣耀眼。
於是,我坐在電腦前發呆、面對著空白筆記本發呆、看著電視發呆、吃著零食發呆、聽著音樂發呆、望著漸白的夜空發呆,腦袋裡的思緒仍只是東一閃西一閃。
然後,在最後期限前,用力擠、用力擠,才生出一篇勉強像樣的東西。
之後呢,再度放任自己的思緒,東一閃西一閃、東一閃西一閃…
當我確立了目標,我很快,期望自己比得來速還快。
當我無所事事時,我很慢,像海邊的礁岩,任浪花拍打,也不肯動一下。
結果就像是,賴床賴到最後一刻,才匆忙起身梳洗,再飛奔於路途上。
所以,生活就是在快與慢之間擺擺盪盪,搖擺又晃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