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晰 vs 模糊
他站在諸多墓碑前,但不是因為認識墓園裡的誰。他最近迷上吸血鬼黎斯特,戀上石灰白的臉在黑夜中飛越,說不上在幽暗的恐懼中,為何常在期待舞蹈之神尼金斯基優雅地撥開塵與土,站在最高的十字架頂端,背著月光,朝著俄羅斯方向不停旋轉。
一座座的墓碑,顯示久經霜雪的痕跡,他看不清楚還有誰的墓誌銘被清楚留下,卻記得有人幽了名字哈姆雷特的人一默,刻下「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NOT a question for me. Because I’m already dead! (活著與否對我而言已不是個問題,因為我已經死了)」,在墓群前悶笑不已。
這裡躺了上百,不,是上千人吧?恐怕要用相機一個窗格、一個窗格的拼接起來,回家細數才能使誤差值不超過正負五。
他選定了一個角度。陽光照得每座碑都像是發霉的白色海綿,它們不會倒,因為底下都躺著個人永恒握住。
太陽正大,採光正好,他按下數位相機快門。
他隨即審視了拍好的相片:塞滿畫面的墓碑、青草、樹蔭,及自己的影子。
在鏡頭底下,他看見未來的自己。
(2) 清晰→模糊 vs 模糊 → 清晰
這墓園落在一個社區的邊界處,沒有刻意遮掩,只有一處矮叢稍微擋住部份視線。
乍看之下,墓碑都是四方頂端圓拱構造,仔想辨別,還是看得出不同:有些碑多了稜角,附近的碑就會在仰角高度上跟著做變化;有的碑是兩座連立,前面再立一座更小的,像是站在公園某處的一對夫妻及愛子;那麼這家人左側站的,應該是位重視儀容的紳士或淑女吧,他/她在圓拱上鏤了些花紋,是比較體面。
在這墓園底下長眠的人,他們的子孫有些早已到他處落蒂生根。幸而鄰近住戶史密斯先生一家人,經常幫忙整理。他們的兒子小史密斯正就讀八年級,最近經常拿著相機朝園裡拍來拍去。史密斯夫婦以為兒子愛上植物攝影,哪裡知道小史密斯一心只想拍到靈異照片,好製造生活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