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    重:物質        輕:亮光

改    重:亮光        輕:物質

 

 

大爆炸(Big Bang)是十的負三十二次方秒的事情。在大爆炸「之前」,這個世界沒有時間與空間。如果硬要描述這個時候的狀態,那我們可以說,這時候的宇宙是一個點。

轟然的一響,極高密度的能量從一個點開始散開。時間與空間的概念確定形成。這個時候的宇宙,是一個高熱、高密度的狀態。宇宙開始以指數的倍率膨脹,並且逐漸冷卻。膨脹的時候,有些能量形成了光。根據創世紀記載: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從大爆炸的理論來看,那是宇宙誕生一秒鐘後的事情。

在這個時候光主宰宇宙,任何形式的能量只能夠以光的形式存在。儘管物質已經以微小的粒子存在,如夸克,但衰變很快,生命週期只有百萬分之一秒,短暫存在後會因為光的作用下立刻消失,變成光,沒有凝聚成更大物質的可能。

此後的三十萬年,宇宙持續膨脹。光的密度不如以往那麼高,粒子漸漸不再被大量的光轟擊,能量低於一兆電子伏特的物質得以穩定存在,質子、中子和電子在這個時候慢慢出現了。質子、中子與電子不斷地交互作用,時而凝聚,時而分離。有的質子與中子結合,形成了氦的原子核;沒有與中子結合的質子,形成氫的原子核。這時粒子的基本交互作用,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已經沒有兩樣。

電子和原子核開始結合成原子。由於光與原子的互動不如原子核與電子,當幾乎所有電子都與原子核發生結合之後,一大群光失去了作用的對象,散落在宇宙的每一吋空間。這些光直到今天仍然持續存在,構成了可以被今天人們觀測到的背景輻射,猶如大氣籠罩地球表面的萬物一般,背景輻射在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被觀察到。宇宙的所有物質,無時無刻地被背景輻射以相同的密度照射著。

光的減弱使其他作用力不再顯得微不足道。萬有引力使漂浮在各處的物質開始凝聚。氫與氦原子聚集成了星體,若是質量夠大,還能夠藉由核融合,將質量轉化成亮光,在宇宙中成為一顆能夠發光的星體。還有許多的物質,形狀大小不一散落在宇宙各空間,物質會彼此碰撞,可能因而聚集,形成宇宙中較大的漂浮物;但也有可能在撞擊時,粉碎成更小的塵埃。

星體的產生從宇宙誕生後一百萬年開始,十億年成熟。到這裏,宇宙已經很接近今天的模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